欧美日韩亚洲电影天堂_jjzz网站_欧美特黄片,_啪啪国产视频_搞黄网站

值班電話:010—5335 4778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專家觀點首頁 > 專家團隊 > 專家觀點

徐進:中國應破除對“結盟”的認識誤區

作者:徐進

徐進,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國際政治理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法學博士。



自2012年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上臺以來,中國政府逐漸將外交原則由原來的“韜光養晦”調整為“奮發有為”,這一轉向的確使中國外交面貌一新,但爭論也隨之而來,奮發有為的度在哪里?對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時代長期堅持一些外交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其中,爭論的焦點之一就是如何看待“不結盟”政策。

之所以有種種議論,多少也因為中國政府在有意或無意地放松不結盟政策,令觀察者的思想出現模糊與分歧。舉例來說,怎么理解中巴“全天候戰略伙伴關系”,以及中俄定期舉行的大規模軍事演習,這表明中國有意與這兩國公開或暗中結盟嗎?另外,外部的爭論也可能成為政策調整的先聲。隨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日益開放和政學兩界互動的加強,學者的觀點有可能會被政府所關注,甚至被采納而轉化為實際政策。

不結盟是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確定的一項外交政策。這項政策的提出是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戰略方針分不開的。國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要求外交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中國就不應當與別國結成軍事同盟,以免卷入軍事對抗或軍事沖突。在當時,這的確是一項外交創新。30年來,此項政策得到中國朝野的一致擁護。而目前,可以不夸張地說,中國政府以及中國國際關系學界對同盟產生了嚴重的拒斥心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經常將結盟指斥為冷戰思維,《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聲稱,要摒棄冷戰思維和同盟對抗,通過多邊合作維護共同安全,協力防止沖突和戰爭。

但是,我們真的正確理解了同盟以及同盟行為嗎?其實,中國官方和學界對同盟有嚴重的誤解和曲解之處。

第一,許多人把結盟等同于尋找朋友,把盟國等同于朋友。其實盟國不一定是朋友,朋友也不一定需要結盟。盟國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非敵非友,極端情況下甚至可以是敵人。結盟是指雙方或多方因共同利害而締結的政治和軍事合作關系。在英語中,alliance是指“a group of countries or parties that are formally united under some treaties and working together because they have similar aims”。可見,不論是中文還是英文,結盟與朋友沒有關系,需要結盟與否關鍵看雙(多)方是否有共同的利害關系或共同的目標。在國際關系中,兩國或多國結盟通常是因為面臨共同的安全威脅,或為了追逐共同的利益。中國人通常把盟國等同于朋友很可能是因為我們通常將盟國稱為盟友,而盟友在中文里很容易讓人理解為盟國+朋友,而實際上在英文中,ally不含一丁點兒朋友的意思。

第二,有人說,結盟意味著盟國間進行全方位合作,甚至是國家命運的長期綁定。實際上,結盟是針對具體利害的合作行為,這個利害涉及的程度越深、范圍越廣,盟國之間的合作程度越緊密,合作范圍越廣泛,但很難想象有那種利害需要盟國之間進行全方位合作,甚至把國家命運綁定在一起。二戰中的反法西斯同盟應當說面對的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最兇惡的對手了,但美蘇和英蘇也沒有實現國家命運的綁定。雙方不斷在具體的戰略合作問題上發生矛盾,而且越到戰爭后期,這種矛盾和斗爭越激烈,所以盟國之間進行競爭和產生矛盾是完全正常的事情。

第三,中國官方指斥結盟是一種冷戰思維,是不符合時代潮流的行為。這種說法與歷史和現實皆不相符。從歷史上看,結盟是人類進行政治和軍事斗爭的方式之一,其年代之久遠超僅半個世紀的冷戰。從現實來看,現在大國執行不結盟政策的只有中國和印度,中小國家里執行結盟政策的比比皆是,時代潮流無從說起。如果不結盟是時代潮流的話,怎么解釋現在有大量的國家逆潮流而動,而且還包括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第四,有人說,結盟將破壞中國外交的獨立自主性,因為獨立自主意味著中國不依附于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按照這種理解,結盟與獨立自主應是互斥關系。結盟當然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國家喪失外交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但喪失的程度有多大取決于該國與盟國的實力對比。與大國結盟的小國會喪失較多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大國之間結盟也會使大國喪失一定的外交自主性和靈活性,但糾結于此事并無多大意義。一是同盟只針對具體利害關系,不影響大國在此利害關系之外的外交工作。二是在具體利害關系之內,大國因結盟而喪失一定的外交自主性和靈活性是必須付出的代價,這可能是一種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擇。

第五,也有說法稱,中國外交不強調區分敵友,何必結盟。不區分敵友意味著中國要與所有國家都建立同等程度的友好合作關系,但這不符合人類社會的常識。人與人的關系有親疏遠近之別,國與國的關系也是如此。中國顯然不可能與其二十多個鄰國都發展出同等水平的友好合作關系。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戰略伙伴關系,而中國和日本、菲律賓就建不成這樣的關系。在周邊外交布局中,巴基斯坦、俄羅斯能給中國的幫助要遠多于日本、菲律賓。不區分敵友還意味著中國無法執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原則。比如,當日本安倍政府與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進行戰略對抗時,中國無法待之以親。對于那些仍與臺灣建交的國家,中國亦無法待之以誠。對于那些與中國有嚴重經濟矛盾的國家,中國無法能待之以惠。對于那些支持中國國內的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的國家,中國同樣無法待之以容。

如果能正確地理解同盟和同盟行為,中國就不應再因思維定勢的束縛,把結盟排除在外交政策工具箱之外,中國外交在未來長期內也不應排除結盟選項。

來源:環球時報



睿信方略堅持“注重實效 實現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定制化課程、政策解讀、課題調研、干部培訓、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等專業化服務。

睿信方略的核心優勢:通過定制化課程專注于為客戶提供系統培訓與咨詢業務解決方案。

我們和客戶一起,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幫助客戶實現既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能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D座27層

電 話:010-59706310

傳 真:010-59706315

值班電話:010-53354778

郵 箱:amc@amcorg.org.c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文章、數據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若有疑義,請與睿信方略辦公室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