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強,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教授。中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會理事。研究領域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圓心,輻射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哲學史、中共黨史、社會學(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等方面,喜愛調查研究,經常到基層走走,關注中國社會重大現實問題;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老年學的研究頗有建樹。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3年12月3日和2015年1月23日分別就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集體學習。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兩次就馬克思主義哲學開展集體學習,充分表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學哲學、用哲學的高度重視。那么,為什么要如此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與運用呢?這其中既有歷史的經驗啟示,也有現實的真切需要。
一、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
善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并運用它分析、思考和解決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題,是我們黨的一大優良傳統,也是一條成功經驗。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他強調,我們黨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視在思想上建黨,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和武裝全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系統、具體、歷史地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展規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把握規律、積極運用規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我們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共產黨人就是在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過程中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的。這里僅僅列舉毛澤東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毛澤東喜歡讀哲學書籍,而且做了很多批注。在讀哲學書籍的過程中,毛澤東不斷地對照中國革命的現實問題進行思考,力圖運用書中提供的哲學觀點反思、分析和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他在批注中提出這樣一個論斷:“一切大的政治錯誤沒有不是離開辯證唯物論的。”(《毛澤東哲學批注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版,第311、312頁。)毛澤東認為,右傾機會主義和“左”傾冒險主義雖然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卻有共同的認識論根源。二者都離開了唯物辯證法,陷入了唯心論和形而上學。他批注道:“左的與右的相通,因為都離開過程之正確的了解,到達于不顧過程內容,不分析具體的階段、條件、可能性等抽象的一般的空洞見解。因此,他們兩極端就會于一點。”(《毛澤東哲學批注集》,第112—113頁。)
毛澤東不僅學習哲學,而且還寫哲學、講哲學。1937年的七八月間,毛澤東寫作完成了《實踐論》《矛盾論》這兩部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寫作《實踐論》《矛盾論》的目的,就是要從哲學上對兩次國內革命戰爭特別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經驗進行總結和反思,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廣大干部,以迎接抗日戰爭新階段的到來。毛澤東認為,兩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受挫,主要原因是黨內特別是黨的領導層犯了右的和“左”的錯誤。右的和“左”的錯誤雖在政治上表現不同,但在思想路線上有其共同點,就是背離實事求是,犯了主觀主義的錯誤,理論脫離實際、主觀背離客觀,因而提出了與中國國情不符、混淆社會矛盾的路線、方針、政策。毛澤東由此認為,中國革命當時面對的最大敵人,不是蔣介石和國民黨反動派,而是黨內的主觀主義,因為主觀主義是思想懶漢,他們不知道“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完全地恰當地統一起來”(《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頁。)。“這種反科學的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主觀主義的方法,是共產黨的大敵,是工人階級的大敵,是人民的大敵,是民族的大敵。”(《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0頁。)與主觀主義相反,毛澤東認為,中國共產黨人應該確立的思想方法是實事求是,要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對全黨進行實事求是的教育和訓練,開展全黨的整風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延安整風運動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展的一場馬克思主義哲學普及運動。總結中國革命的實踐進程,對比共產黨和國民黨的歷史,從特定意義上講,共產黨的成功和國民黨的失敗,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是對哲學的學習和應用。
毛澤東善于從哲學高度思考和分析問題,解決了中國革命遇到的若干錯綜復雜的問題,這種睿智的做法也影響了當時一大批中央領導人。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和陳云都十分強調學習毛澤東哲學著作。鄧小平說:陳云同志建議中央提倡學習,主要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重點是學習毛澤東同志的哲學著作。(參見《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3頁。)陳云在同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談到,延安時期,毛澤東親自和他講過三次要學習哲學,這對他后來的工作影響極大;學好哲學,終身受用。(參見《陳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1—362頁。)習近平顯然了解和熟悉學哲學、用哲學這一黨的優良傳統,并深受這一傳統的影響。他在2010年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說:“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留給我們的傳家寶。”(《習近平黨校十九講》,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年版,第176頁。)
二、實現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需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
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學習掌握認識和實踐辯證關系的原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我們推進各項工作,要靠實踐出真知。理論必須同實踐相統一。必須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對經過反復實踐和比較得出的正確理論,要堅定不移堅持。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也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發展需要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哲學是時代變革的先聲和前奏。馬克思曾說:“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21頁。)人們之所以推崇哲學,是由哲學的內涵和功能決定的。哲學既是世界觀、方法論,也是人生觀。哲學作為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是從整體性、普遍性上對整個世界的宏觀把握。哲學與具體科學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哲學是從具體科學中抽象和概括出的一般結論和原則。從認識角度也可把哲學定義為人們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哲學作為方法論,是用一定的世界觀在實踐中去觀察、分析、思考和解決各種問題。世界上不存在和世界觀相脫離的方法論,也不存在不具備方法論意義的純粹的世界觀。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體,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指導著人們的思想和行動,特別是指導著人們理想的建立和對價值的追求,因此,哲學也是人生觀。哲學作為人們認識和改造自然界、社會和思維本身的武器,通常是用概念、判斷和推理去反映事物的本質,指導人們的認識不斷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在對世界以及事物本質的認識過程中,人們有著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甚至相反的反映。具有不同的世界觀的人,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所采取的態度和方法是根本不同的。在階級社會中,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世界觀;由于世界觀的不同,不同階級的人生觀差別也很大。哲學思維同我們平時所講的思想方法實質上是相同的,都是指人們思考和觀察事物的方法和形式,都屬于方法論的范疇,是人們的世界觀在方法論、人生觀上的表現。哲學思維是每個人都有的,但有自覺和不自覺的區別。哲學思維的自覺性主要依靠對哲學的學習和訓練來形成。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方法論,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在頭腦中固有的,因此,需要我們對其進行學習和訓練,用其自覺指導我們的思維和工作。
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
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當年毛澤東自覺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和方法,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進行思考,提出了一些重要觀點,寫出了《實踐論》《矛盾論》兩篇光輝著作,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論》強調,在解決中國革命過程中,要堅持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一切離開客觀實際的“左”或右的錯誤思想;《矛盾論》則重點闡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絕對性和相對性的關系問題,即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辯證統一的道理。《實踐論》《矛盾論》提出的若干重要觀點,奠定了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哲學基礎。正是在這樣的哲學基礎上,中國革命依據當時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基本國情,走了一條與俄國革命不同的道路,即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強大生命力,不僅體現在革命時期,也同樣體現在建設和改革時期。鄧小平在總結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時指出:“中國搞社會主義走了相當曲折的道路”,歷史“告訴我們一條最重要的原則:搞社會主義一定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也就是毛澤東同志概括的實事求是,或者說一切從實際出發”。(《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18頁。)我們黨把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繼承和發展的要點概括為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三個基本思想方法,并稱之為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這些“活的靈魂”,不僅是我們黨在民主革命時期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取得勝利的思想法寶,也是新時期我們進行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必須遵循的理論方法。從特定意義上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就是恢復和堅持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基本思想方法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問題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這三
個基本思想方法,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又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可以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理論上的每一個重大突破,在政策上的每一次重大調整,在實踐上的每一步重大跨越,都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下取得的。這些成果的取得,充分反映出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也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重要標志。
三、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看家本領
在主持上述兩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實際上回答和闡述了一個問題: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今天還有用嗎?用處何在?在主持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指出,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執政,面對著十分復雜的國內外環境,肩負著繁重的執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論思維的有力支撐,是難以戰勝各種風險和困難的,也是難以不斷前進的。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提高戰略思維能力、綜合決策能力、駕馭全局能力,團結帶領人民不斷書寫改革開放歷史新篇章。(參見《人民日報》2013年12月5日。)在主持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再次指出,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能力,努力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本領。(參見《人民日報》2015年1月25日。)
習近平的這些論述意在提醒全黨:只有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能解決我們面臨的“本領恐慌”問題,才能提高我們治國理政的本領。習近平不僅是這樣要求全黨,而且身體力行,率先垂范。1988年至1990年,習近平在擔任福建省寧德地委書記時,大力提倡調查研究,堅持實事求是,寫出了一系列充滿思辨理性的文章,提出了“四下基層”、“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經濟大合唱”等許多富有創新性的理念、觀點和方法,深刻回答了推進閩東地區如何擺脫貧困、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參見習近平:《擺脫貧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2003年2月至2007年7月,習近平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了232篇短論。這些短論,觀點鮮明,語言通俗活潑,論述有的放矢,催人奮進,及時回答了干部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是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完美體現;閃爍著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去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理性光輝。黨的十七大之后,習近平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更是提出了許多富含哲理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比如,要堅持問題導向。“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74頁。)又如,要綜合運用辯證法和兩點論,找到平衡點。“我們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不能非此即彼,要用辯證法,要講兩點論,要找平衡點。”(習近平:《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年版,第550頁。)再如,要有底線思維。“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4月7日。)
2008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全球經濟步入結構深刻調整的新階段。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則處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經濟運行的環境和條件面臨不少新情況,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發展方式從粗放轉向集約,經濟結構從中低端轉向中高端,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面對經濟新常態,我們該怎么辦呢?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應對經濟新常態上升到戰略高度,并從思想方法上著重強調了三點:一是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強調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總結國內成功做法,借鑒國外有益經驗,勇于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二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強調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三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強調堅持以人民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人們常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革開放步入“新的重要關頭”,各種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錯綜復雜,面對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有沒有“以不變應萬變”的東西?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習近平反復要求我們必須學好用好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習近平強調,對于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等矛盾的處理,千萬不能簡單化,搞單打一;也不能過于復雜化,畏懼矛盾;更不能搞平均主義,不分主次和輕重。
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在對立面的統一中把握對立面,既要注重總體謀劃,又要注重牽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沒有主次,不加區別,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參見《人民日報》2015年1月25日。)堅持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要求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問題上都要堅持矛盾觀點,堅持兩點論,堅持講兩句話:既要講對立,又要講統一;既要指出存在的問題,又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既要講前進,又要講為了前進而暫時后退;既要講原則性,又要講靈活性;既要與困難作斗爭,又要看到光明的前途;既要腳踏實地,又要放眼未來。堅持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還應當做到,在工作較為順利、前途一片光明時,自覺冷靜地想想可能存在的隱患和不安定因素,而不是頭腦發熱,被暫時的勝利搞沒了方向;當工作一籌莫展、烏云密布時,學會辯證地看問題,努力尋求矛盾的轉化,即善于把壞事變成好事,而不是悲觀失望,喪失了前進的動力和信心。可以說,學好用好馬克思主哲學,可以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效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中國共產黨人永遠需要堅持的思想武器,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看家本領。
來源:人民網
睿信方略堅持“注重實效 實現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定制化課程、政策解讀、課題調研、干部培訓、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等專業化服務。
睿信方略的核心優勢:通過定制化課程專注于為客戶提供系統培訓與咨詢業務解決方案。
我們和客戶一起,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幫助客戶實現既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能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D座27層
電 話:010-59706310
傳 真:010-59706315
值班電話:010-53354778
郵 箱:amc@amcorg.org.c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文章、數據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若有疑義,請與睿信方略辦公室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