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7年)
鄉村旅游市場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發展潛力巨大,是新時期居民休閑度假旅游消費的重要方式,也是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推動我國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發揮鄉村旅游在穩增長、促消費、減貧困、惠民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鞏固當前我國經濟穩中向好勢頭,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堅持區域化引導、多元化推動、特色化建設、規范化管理,2017 年集中采取一批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創新發展機制,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健全市場監管環境,強化鄉村生態環境和鄉村
風貌保護,全面提升鄉村旅游發展質量和服務水平,推動鄉村旅游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成為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載體。
(二)基本原則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強化規劃引領,根據各地資源環境稟賦和產業基礎,明確鄉村旅游發展重點,因地制宜、科學制定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集中力量培育發展特色化、多樣化、差異化鄉村旅游產品和品牌。產業協同,融合發展。強化政策扶持,促進鄉村旅游與紅色旅游、生態旅游、民俗旅游等業態相結合,以鄉村旅游為核心帶動餐飲、住宿、娛樂、觀光、購物、種養、手工業等相關產業發展,推動農業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以農為本,注重保護。強化規范開發,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以農業、農村、農民作為鄉村旅游發展的基本依托,加強對鄉村環境和鄉村風貌的保護,保持村莊原有格局肌理和整體風貌,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帶動鄉村環境改善,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強化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積極調動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積極性,借助大專院校、科研機構智力資源,匯眾智、聚眾力,形成推進鄉村旅游協調、規范、健康發展的強勁合力。
(三)行動目標
通過組織落實各項行動任務,推動形成體系完善、布局合理、品質優良、百花齊放的鄉村旅游發展格局,爭取 2017 年全國鄉村旅游實際完成投資達到約 5500 億元,年接待人數超過 25 億人次,鄉村旅游消費規模增至 1.4 萬億元,帶動約 900 萬戶農民受益。
二、行動任務
(一)激發投資活力,改善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
1、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通過 PPP、公建民營等方式參與廁所及污水處理、停車場、游客咨詢服務中心等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對自身欠缺營利性的建設項目,可采用周邊餐飲住宿項目等優質資源捆綁方式吸引民間投資。探索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由第三方提供垃圾處理、環境整治等公共服務。(地方有關部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環境保護部)
2、推動民間投資新建自駕車旅居車營地 100 個左右,著力打造一批鄉村旅游精品自駕路線,完善配套指示標識、應急救援等設施和服務。(地方有關部門,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
3、加強今年已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的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的組織實施,力爭實現年內 100%開工,有條件的地方要加快項目建設進程,爭取年內建成投入使用;強化儲備項目前期工作力度,爭取 2018 年能有更多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具備開工建設條件。(地方有關部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旅游局)
4、對國家 5A 級旅游景區內鄉村旅游重點村的停車設施建設情況進行摸底調查,研究相關支持政策;在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中,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符合條件的鄉村旅游重點村通村硬化路工程予以重點傾斜。(地方有關部門、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
(二)完善發展環境,強化鄉村旅游扶持政策和長效機制
5、落實以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方式提供鄉村旅游項目建設用地等政策;在符合相關規劃的前提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使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與其他單位和個人共同舉辦住宿、餐飲、停車場等鄉村旅游接待服務企業;推動各省(區、市)制定管理辦法,允許本地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條件依法從事鄉村旅游經營。(地方有關部門,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旅游局)
6、強化村集體的組織和帶頭作用,探索實行股份公司、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管理模式,重點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鼓勵村民、村集體、投資者等各方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明確各方在公共環境維護、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的權利義務。引導鄉村旅游投資者、經營者和村集體共同組成地區性行業協會、聯合會等,發揮協會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地方有關部門,農業部)
7、促進“旅游+農業+互聯網”融合發展,推動 1000 個鄉村旅游重點村與旅游電商、現代物流等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持續推進“鄉村旅游后備箱工程”、“一村一品”產業建設專項行動。鼓勵和引導鄉村旅游與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發展智慧鄉村旅游。(國家旅游局、農業部、工信部,地方有關部門)
8、推動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和東北適宜發展鄉村旅游的地區結對定點幫扶,建立人才交流互訪和資源共享機制。推動大學生村官工作與鄉村旅游扶貧開發相結合,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從事鄉村旅游創新創業。鼓勵各地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組織本地從業人員就近就地參加鄉村旅游食宿服務、管理運營、市場營銷等技能培訓,重點培養 1000 名以上鄉村旅游帶頭人。(國家旅游局、農業部、國務院扶貧辦,地方有關部門)
9、推動目前已經實行淡旺季門票差異化政策的景區加大淡季優惠力度,鼓勵依托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地等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在符合景區承載力前提下,在淡季探索實行免費開放日(周),帶動周邊鄉村發展民宿、餐飲、購物等業態。(地方有關部門,住房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國家文物局、國家林業局、國家旅游局)
10、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引導金融機構面向鄉村旅游項目和企業創新開展鄉村旅游貸等小額信貸業務,鼓勵融資擔保公司開展適應鄉村旅游特點的融資擔保業務,建立健全鄉村旅游信用評級體系,引入外部第三方信用評級,通過揭示并防范信用風險,加大對鄉村旅游經營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的金融支持力度。(地方有關部門,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
11、加強鄉村旅游信用體系建設。對鄉村旅游經營主體建立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并依法在“信用中國”網站向社會公示。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鄉村旅游監管體制,采用信用分級差異化監管方式,并建立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地方有關部門,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
(三)加強分類指導,推動鄉村旅游區域差異化發展
12、東中西部地區鄉村旅游發展政策要實行差異化引導。東部地區重點鼓勵和引導中小資本參與鄉村旅游開發,針對重要城市群居民休閑度假消費特征,宣傳推廣一批特色突出、帶動作用強的鄉村旅游品牌,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升級。中西部地區選取條件適宜的鄉村規劃發展鄉村旅游,著力改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結合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新農村建設等工作,重點發展康養度假、農耕體驗、生態體驗等旅游業態,調動多方資源增強鄉村旅游脫貧富民功能。東北地區利用氣候環境優勢,打造一批融滑雪、登山、徒步、露營等為一體的冰雪旅游度假區,統籌周邊鄉村旅游推出冬季復合型冰雪旅游基地和夏季避暑休閑度假勝地,強化“景區帶村”輻射作用。(地方有關部門,國家旅游局、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業局)
13、各地根據經濟社會條件、資源環境稟賦出臺鄉村旅游發展指引,明確本地區鄉村旅游發展重點和發展路徑,培育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鄉村旅游品牌,提出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提升旅游產品質量、健全市場監管環境、強化鄉村生態環境和鄉村風貌保護等方面的具體舉措,大力推進鄉村旅游模范村、美麗休閑鄉村、休閑農莊、鄉村旅游模范戶、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建設,引導本地區鄉村旅游特色化、差異化、規范化發展。(地方有關部門,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農業部)
三、組織實施
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鄉村旅游在鞏固經濟穩中向好勢頭中的重要作用,整合優化現有資源,形成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提質升級的合力,2017 年底前各項任務取得突出進展。各地有關部門要在地方政府統一領導下,緊密結合實際,年內制定鄉村旅游發展指引并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旅游局備案,明確責任主體,建立工作臺賬,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切實落實各項行動任務,實現本地區鄉村旅游發展的提質升級。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強化統籌,密切配合,完善措施,加強對地方的工作指導,著力營造鄉村旅游良好發展環境。
來源:國家發改委
睿信方略堅持“注重實效 實現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定制化課程、政策解讀、課題調研、干部培訓、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等專業化服務。
睿信方略的核心優勢:通過定制化課程專注于為客戶提供系統培訓與咨詢業務解決方案。
我們和客戶一起,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幫助客戶實現既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能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D座27層
電 話:010-59706310
傳 真:010-59706315
值班電話:010-53354778
郵 箱:amc@amcorg.org.c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文章、數據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若有疑義,請與睿信方略辦公室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