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意見》
作者: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意見》,明確了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意見》提出,要全面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以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增加綠色優質糧食產品供給、有效解決市場化形勢下農民賣糧問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保障糧食質量安全為重點,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推動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為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夯實產業基礎。
《意見》明確,到2020年,初步建成適應我國國情和糧情的現代糧食產業體系,全國糧食優質品率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糧食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左右,糧食加工轉化率達到88%,主食品工業化率提高到25%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的糧食企業數量達到50個以上,大型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糧食產業集群輻射帶動能力持續增強,糧食科技創新能力和糧食質量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意見》明確了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重點任務。一是培育壯大糧食產業主體,增強糧食企業發展活力,培育壯大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支持多元主體協同發展。二是創新糧食產業發展方式,促進全產業鏈發展,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發展糧食循環經濟,積極發展新業態,發揮品牌引領作用。三是加快糧食產業轉型升級,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大力促進主食產業化,加快發展糧食精深加工與轉化,統籌利用糧食倉儲設施資源。四是強化糧食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加快推動糧食科技創新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廣,促進糧油機械制造自主創新,健全人才保障機制。五是夯實糧食產業發展基礎,建設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完善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健全糧食質量安全保障體系。
《意見》強調,要加大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財稅扶持力度,健全金融保險支持政策,落實用地用電等優惠政策。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推進本地區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規劃或方案,加大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實績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中的權重。糧食部門負責協調推進糧食產業發展有關工作,推動產業園區建設,加強糧食產業經濟運行監測。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強化對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的支持,發揮財政投入的引導作用。
來源:新華社
《意見》解讀專家推薦:
馮海發,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局長、農村局原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以來一直從事農業宏觀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是中央一號文件的起草人之一。
宋洪遠,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農業部軟科學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自2004年一直參與中央重要文件起草工作。研究領域: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農村經濟政策變遷,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村勞動力流動。
馬曉河,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中國城鄉二元結構改革特別是農業農村改革推動者之一。多次參加中央重要文件起草工作,30多年里先后發表論文或研究報告300多篇,多次獲得省部級及全國性的學術獎勵。
黨國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中央政治局授課專家。鄉村公共服務研究創新團隊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等國家機構及若干地方政府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