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業局、財政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務院扶貧辦共同制定《生態扶貧工作方案》,部署發揮生態保護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作用,實現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雙贏”。
按照《工作方案》,到2020年,力爭組建1.2萬個生態建設扶貧專業合作社,吸納10萬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工程建設,新增生態管護員崗位40萬個,通過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帶動約1500萬貧困人口增收。
在助力貧困人口脫貧途徑上,《工作方案》提出,通過參與工程建設獲取勞務報酬、生態公益性崗位得到穩定的工資性收入、生態產業發展增加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生態保護補償等政策增加轉移性收入等方式,增加貧困人口收入。
《工作方案》提出了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等12項重大生態工程,明確采取不斷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補助機制、開展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等舉措。
對于廣受關注的生態產業選擇上,《工作方案》強調要選擇與生態保護緊密結合、市場相對穩定的特色產業,將資源優勢有效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其中,生態旅游業、特色林產業和特色種養業將是重點發展領域。
來源:新華社
生態扶貧專家推薦:
張孝德,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公共經濟研究會副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和經濟增長、區域經濟與城市經濟管理。
潘家華,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政府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馬曉河,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中國城鄉二元結構改革特別是農業農村改革推動者之一。多次參加中央重要文件起草工作,30多年里先后發表論文或研究報告300多篇,多次獲得省部級及全國性的學術獎勵。
黨國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中央政治局授課專家。鄉村公共服務研究創新團隊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等國家機構及若干地方政府顧問。
睿信方略堅持“注重實效 實現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定制化課程、政策解讀、課題調研、干部培訓、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等專業化服務。
睿信方略的核心優勢:通過定制化課程專注于為客戶提供系統培訓與咨詢業務解決方案。
我們和客戶一起,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幫助客戶實現既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能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D座27層
電 話:010-59706310
傳 真:010-59706315
值班電話:010-53354778
郵 箱:amc@amcorg.org.c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文章、數據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若有疑義,請與睿信方略辦公室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