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實施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加快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3條控制線,以及生態、農業、城鎮空間,作為城市空間布局基本框架。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硬約束,建設精明增長的緊湊城市。加強和規范城市生態建設,推進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塑造城市特色風貌,深入創建森林城市和生態園林城市,鼓勵有條件地區打造特色山城水城。推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開展城市水生態修復治理,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全面建設海綿城市,整治長江經濟帶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推進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穩步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推廣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出臺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實施方案,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立法;研究建立城市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厚植城市人文底蘊,提煉文化經典元素和標志性符號,合理應用于城市建設運營及公共空間。
來源:國家發改委
《意見》解讀,專家推薦:
馮海發,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局長、農村局原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以來一直從事農業宏觀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是中央一號文件的起草人之一。
宋洪遠,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農業部軟科學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自2004年一直參與中央重要文件起草工作。主要研究領域: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農村經濟政策變遷,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村勞動力流動。
潘家華,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政府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馬曉河,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中國城鄉二元結構改革特別是農業農村改革推動者之一。多次參加中央重要文件起草工作,30多年里先后發表論文或研究報告300多篇,多次獲得省部級及全國性的學術獎勵。
黨國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中央政治局授課專家。鄉村公共服務研究創新團隊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等國家機構及若干地方政府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