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飛,中共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教授。
在很多人看來,參加體育活動,應該只是少數(shù)人的事,要么他們年輕氣盛,精力用不完,需要閑來無事時跑跑跳跳的,自然很正常;要么就是那些想多活些年,退休后再好好地去活動腿腳筋骨的老年人,他們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那打打太極拳、踢個毽子什么的,也說得過去。而“正常人”,似乎不必跟自己過不去,沒事兒歇歇不好嗎?所以,那么多的人就原諒了自己,要么在走出青蔥歲月后,就收山了,不玩體育了;要么自覺年齡沒到必須鍛煉的那么老,不用靠體育活動撐局面也能活著。于是,大多數(shù)人,就只是在忙忙碌碌地干工作,奔波勞碌,忙著掙錢糊口,雖身心俱疲卻總在逃避體育鍛煉。
其實,體育的核心精神,是為人提供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而不僅僅是練個健康的身體那么簡單。積極地參與體育活動,就是積極人生的首要因素。常年堅持參與體育活動,人的心理愉悅感會比不愛參加體育鍛煉強很多,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也要強于一般人。在參加體育鍛煉時,征服自己是第一要務,而只有征服了自己,你才能獲得更大的快樂。而體育,就是可以提供快樂動力的重要源泉。它對于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對于人生態(tài)度的改變,都有著非凡的奇妙效果。
當每個個體生命質(zhì)量提高了,心靈充實了,那么他所處的群體就會更有凝聚力,更有活力,更容易形成群體共識,進而會促進社會更加成熟,更有行動力。
這種效應,我們可以稱之為體育的“心靈激勵效應”和“快樂傳遞效應”,每個人,其實都可以從中獲取精神的欣快感,獲得成功感。即便如老年人,在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時候,恐怕也不僅是活動筋骨那么簡單,而一定是享受其間,才有長久的參與動力。就像有那么多老年人挑戰(zhàn)馬拉松那樣,那其實是一種生命價值的重新確認,是在向個體生命極限挑戰(zhàn)的同時,也在為人類的群體價值做著個體生命價值的貢獻。他們個人快樂了,那整個社會一定會從中受益。
體育文化的生命在深入人心
對于一般人而言,馬拉松比賽就好比登天,能夠跑下來的,就都不是一般人。然而,就是有那么多的人,卻不想只做“一般”人。看看這世界上,竟然有些年齡足以做我們的爺爺奶奶的人,敢于挑戰(zhàn)全程馬拉松。曾經(jīng)有一位美國老太太戈萊蒂斯·
布瑞爾,在她92歲時,參加了夏威夷檀香山馬拉松賽,用時9小時53分。還有一位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92歲的老太太,名叫哈麗雅特·湯普森,更是好生了得,她參加了2014年6月3日舉辦的圣地亞哥馬拉松賽,全程用時7小時7分42秒,而她還是一位癌癥纏身十年的病人!
還有更不可思議的,這世界上參加馬拉松賽年齡最大的人,竟然有100歲了!2011年10月,一位印度裔英國人辛格,以百歲高齡參加了加拿大多倫多海濱馬拉松賽,全程用時8小時25分16秒,是那天參賽選手中,第3850個完成比賽的,在他身后,還有5位選手,這百歲老人,竟不是最有一名,而他的年齡肯定是最大的!這幾位已經(jīng)很老很老的人,其敢于挑戰(zhàn)生命極限的行為意義,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個體生命的生物體含義,而是在社會價值層面,對人類的更深刻的精神價值,進行了最好的詮釋。而且,在人們?yōu)樗麄兒炔蕰r,他們的精神示范性意義已經(jīng)得到了很好的傳播,這種精神,會激勵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這就是體育的生命價值和社會價值深入人心的結果。
體育文化的活力在恒久堅持
我們看了那么多的人間壯舉,常常會感嘆人家是怎樣做到的。但其實,壯舉對于具體的實施者而言,只是做到了堅持。體育文化的精神,除卻口號宣傳,大力倡導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它真正地化入人心,成為人們的自覺認知的價值尺度。這樣才能形成恒久堅持的動力,才會鼓勵人們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的艱辛和困難。就是那位92歲的戈萊蒂斯·
布瑞爾老太太,在其一生中有過非常多樣的挑戰(zhàn)嘗試,她做過飛機駕駛員,也去登過大山,做過穿越大沙漠的壯舉,當過馬術師。參與馬拉松賽,只算是她的一次新嘗試,這樣的人生態(tài)度,真的是很多年輕人都做不到的戈萊蒂斯·
布瑞爾說,其健康長壽的秘訣是,走出家門去參與戶外運動就足夠了,這樣才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其實,對于她而言,生命的長度意義已不那么重要,而生命的厚度和力度才更重要。
而那位百歲辛格老人,是從89歲始進行長跑鍛煉的,而且強度不低,每天都要跑10英里以上。他說,要“感激你所擁有的一切,遠離情緒消極的人,保持微笑,堅持跑步”。他們的人生,就勝在“堅持”二字。
體育文化的價值在終身相伴
既然體育的生命意義那么重要,那就行動起來吧,何時開始,都不算晚。讓體育文化精神深入人心,讓體育成為你生命決不能缺少的因素,這樣,快樂、健康、積極、向上的精神氣質(zhì)會伴隨你的一生,這可能就是體育文化的真正意義所在。
來源:國家體育總局
睿信方略堅持“注重實效 實現(xiàn)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各級政府、企事業(yè)單位提供定制化課程、政策解讀、課題調(diào)研、干部培訓、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等專業(yè)化服務。
睿信方略的核心優(yōu)勢:通過定制化課程專注于為客戶提供系統(tǒng)培訓與咨詢業(yè)務解決方案。
我們和客戶一起,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幫助客戶實現(xiàn)既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能力的持續(xù)、穩(wěn)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qū)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D座27層
電 話:010-59706310
傳 真:010-59706315
值班電話:010-53354778
郵 箱:amc@amcorg.org.cn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所刊登的文章、數(shù)據(jù)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wǎng)站觀點,若有疑義,請與睿信方略辦公室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