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李永忠新著《論制度反腐》:制度反腐重磅力作
作者:李永忠: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原副院長
李永忠同志,長期從事制度反腐、制度監督、制度建黨研究,先后提出不少新銳觀點,在點贊與爭議中堅毅前行,成為我國知名的制度反腐研究學者,不僅在國內學界、媒體和基層擁有不俗的聲望,而且不少黨政干部持續關注、閱讀他的文章,甚至每每遇到重大反腐話題“粉絲”們期待他發聲。
《論制度反腐》突出了制度反腐五要素,是其多年來反腐研究思想和成果的集成。永忠同志是最早提出并持續開展制度反腐研究的學者。30多年前在地方紀委工作期間,他就對中國封建社會監察制度和黨的制度建設進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20多年前在中央紀委研究室工作期間,他就自擬了制度反腐這一重大選題,先后就權力結構改革、選人用人體制革新、腐敗呆賬化解、群眾有序參與反腐、政改特區設置等問題時常發聲,積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其中闡發了許多反腐倡廉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從而形成了本書的主體架構,即制度反腐五要素——制度反腐須構建科學的權力結構,制度反腐須改革現行選人用人體制,制度反腐須有條件赦免,制度反腐須發動群眾支持和參與,制度反腐須設置政改試驗區。
《論制度反腐》體現了強烈的“問題意識”,是一名老紀檢干部忠誠和擔當的表現。“問題意識”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鮮明特色。永忠同志出身軍人家庭,17歲入伍,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即在軍隊從事紀檢工作,80年代初轉業到地方紀委工作,從縣紀委到中央紀委,紀檢生涯近40年,至今仍保持著軍人的銳氣和斗志。
改革開放以來,反腐敗研究雖然逐漸成為一門顯學,乃至現在成為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但是在以前的某些時候、某些場合,反腐敗研究即使在政策和法律給定的空間內并不能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因而,不喜歡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永忠同志,有時顯得有點“另類”。
權力結構和選人用人體制,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硬骨頭”。從本書可以看出,作者直面現行權力結構和選人用人體制兩大敏感話題,進行了獨到的分析和闡述;對現行干部人事制度和干部年輕化政策,進行了“問題導向”性的研究和辨析;對化解腐敗存量和反腐風險問題,提出了可行性的對策方案……,這不僅體現了一名45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在黨言黨、在黨憂黨的忠誠,也體現了一名老紀檢人杜鵑啼血、疾喚春風的擔當。
《論制度反腐》為反腐治本提供了一個可討論、可參考、可試用的方案,也從一個側面提出未來反腐敗研究的方向。改革開放尤其是十八大以來,一批批文人志士紛紛獻計獻策,為黨中央和中央紀委提供了許多反腐敗決策咨詢方案。多年來,永忠同志致力于制度反腐研究,提出了不少有見地也有爭議的學術觀點。如本書中提到的對腐敗呆賬進行有條件赦免的建議、為減少改革風險盡快設置政改試驗區的建議等,作為一家之言,是其多年觀察、思考、研究的結晶,也是廣大干部群眾關注和熱議的話題,還是學界在探討和爭論的重要課題,不失為解決腐敗問題可供比較和參考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