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巖,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民族與宗教理論教研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理事、中國民族理論學會副會長。胡巖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民族宗教理論、西藏歷史以及中國民族問題、宗教問題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撰寫和發表有關中國民族問題、宗教問題及西藏近、現代歷史研究的專著、中英文論文和譯文150余篇(部),共計180余萬字。
全國“兩會”已經結束,但是關于“兩會”所釋放信息的評論熱潮還未退卻。
胡巖說,今年“兩會”他最為關注的是民族關系與民族團結的話題。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5000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各民族間不斷遷徙、交往交流、互相影響、共生共長的歷史。交往交流交融也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互通了解、發展變革和社會進步的。”胡巖說道。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剛剛閉幕的2017年“兩會”上,習近平又在參加新疆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是新疆發展進步的根本基石,也是13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再次重申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胡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個要求,對西藏乃至全國都是同樣適用的。對于新疆、西藏這樣的少數民族自治區,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民生改善都要以民族團結為基礎。只有民族團結搞好了,社會穩定和諧才會有保證。
中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民族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例如,經濟社會的發展,必然會帶來人口流動。內地人到了西藏和其他藏區,帶去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與此同時,到內地打工、經商、居住的少數民族人口每年都在增加。“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一面推動著社會的進步,一面也當然會帶來新的問題,對其社會影響和作用需要用辯證的觀點去看待。”胡巖說道,“交流有利于各少數民族與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從而增進民族團結。許多藏族同胞來到內地后,切實感受到漢族群眾對于他們的照顧,他們學習了先進的技術與文化,增強了進取意識,同時對少數民族自己的文化更加認同與自信。”
有接觸就會產生矛盾,比如說互相之間的“看不慣”等。談到這一矛盾的解決方法,胡巖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各族人民精神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要大力宣傳黨和政府的民族宗教政策。其次,無論是少數民族還是漢民族都要學習歷史,只有了解歷史,才能正確認識到56個民族今天在共同的祖國和睦相處,這一點局面來之不易。雖然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各有特色,但是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要通過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最終創造共贏,實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最后,在提倡文化自信的同時也要強調文化自覺。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和而不同。”胡巖將我國著名學者、社會活動家費孝通先生的這句名言稍作修改。他認為,目前的民族工作,將“和而不同”改為“不同而和”或許更為合適。各民族之間應以平等與互相尊重的態度,去欣賞對方優點,包容對方缺點,互相學習,互幫互助,增加民族之間的感情,增強文化認同,要正確、全面地認識本民族的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睿信方略堅持“注重實效 實現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定制化課程、政策解讀、課題調研、干部培訓、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等專業化服務。
睿信方略的核心優勢:通過定制化課程專注于為客戶提供系統培訓與咨詢業務解決方案。
我們和客戶一起,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幫助客戶實現既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能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D座27層
電 話:010-59706310
傳 真:010-59706315
值班電話:010-53354778
郵 箱:amc@amcorg.org.c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文章、數據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若有疑義,請與睿信方略辦公室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