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紅,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城鎮化取得的成就和面臨的挑戰。中國城鎮化應該說從1978年的時候,我們按常規人口計算,城鎮化率是17.9%,到了2011年城鎮化率已經超過了50%,到了51%,到了2013年的時候,城鎮化率會達到53.7%的數值。按照2014年到2020年中國新型城鎮化的規劃到2020年的時候,中國城鎮化率會達到60%。如果到了2020年之后,一年按照一個點來增長的話,到了2030年中國城鎮化率會達到70%,按照70%的城鎮化率和按照人口的增長,到2030年中國城市人口會超過10個億。我們說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這就體現出來了,我們中國未來的城市人口可以超過10個億,這在整個世界城鎮化的歷史中應該說是獨有的。這是城鎮化快速的發展。
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城市不斷的發展,當然城市也面臨一些問題,大家可以感受到北京出現大城市病一系列的癥狀。農村也在發展,當然農村也面臨很多問題。總體來講改革開放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城市和農村都有了巨大的進步,特別值得提出的一點就是城市和鄉村的一個差距。在1978年改革的時候,城鄉差距是縮小的,是從農村改革開始的,農村改革拉開了整個改革的序幕。后來進行城市改革之后,城市發展的速度,特別城市居民增長速度超過農村支出的增長速度,城市和農村居民收入開始拉大。
到2009年的時候,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達到了一個頂峰,3.3:1,從2009年之后,這個差距一直在縮小,所以大家也在想2009年會不會成為城鄉差距縮小的一個拐點。到去年2013年的時候,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已經從3.3:1降為3.0:1,所以城鄉差距在在縮小。城鎮化快速的提升和城鄉收入差距由小變大,從大之后,逐漸逐漸的縮小。當然現在城鎮化還面臨一些挑戰,城鎮化面臨重要挑戰就是城鎮化的過程中,城鎮化率是以常住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而不是按照戶籍制度,按常住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還有就是半城鎮化的問題,許多農民到城里來打工,他工作半年就是常住人口,享受農村居民帶來的社會福利,所以半城市化問題的凸顯就說明了我們城鎮化面臨的一個重要的挑戰,就是二元經濟結構始終存在。雖然在十七屆三中全會的時候,我們提出城鎮發展一體化的目標,城鄉要素基本流動,在城鄉之間基本配置,目前應該說還沒有實現,這是在城鎮化過程中遇到的一個巨大的挑戰,一直制約著城鄉城鎮化發展的二元結構依然存在,那么從體制上和機制上需要不斷的去破解它。
從現在來看,城鎮化面臨著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就是進入了一個敏感階段。從2011年開始,中國城鎮化率超過了50%。在這種城鎮化的過程中,大量的農民進入城市之后使得我們感覺到城鄉差距,貧富差距的凸顯,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是說到城鎮化的差距面臨的問題。在城鎮化的過程中社會問題是凸顯的,社會問題表現為幾個方面,首先是社會階層的分化。比如說,我們通常會談到農民工二代,說到農民工二代的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大家在議論,農民工二代到了城市來之后,從小在城市中生活,他不會種地了,以后誰來種地呢?這一系列的問題的后面,有一種隱含,農民工二代他還是應該去種地的,他不會種地了,我們感到擔憂了。這樣以來,一點一點的指出了社會階層的分化,既然是農民工,他的子女還是農民工二代,接下來還是繼續農民工的三代。所以社會的一種分層,是艱巨的挑戰。
從社會問題上我們一直關注到,我們希望社會組織的發展。從中國來看,社會組織和政府應該是聯系非常密切的,所以中央政府也出臺了政策,在一定的時間內社會組織和政府來脫鉤,應該說在城鎮化的過程中,社會問題的凸顯也影響到城鎮化的順利推進,也倒逼著城鎮化模式的轉型。所以我們現在就提出來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道路。
從城鎮化來講,或者從社會治理來看它的機遇和今后的發展方向。從城鎮化來看,我們中國的城鎮化率處在50%多,按照城鎮化發展基本規律是快速增長的階段,所以對于中國的城鎮化政府推進還是不推進有許多的爭論,有的說城鎮化是自然而然的歷史進程,有的說積極穩妥的去推進。但是從城鎮化發展的規律來看,我們處在50%多的城鎮化率就是快速增長的通道之中。所以肯定對中國未來城鎮化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對于中國城鎮化發展重大的機遇還有一點,我想是要側重介紹和說明的,就是我們國家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大家知道,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時候,我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中,三中全會提出總目標,四中全會是依法治國。從三中全會到四中全會,從中國來看,現代國家治理思想已經在形成而且在發展之中。現代國家治理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對于未來中國的城鎮化,對未來四化的發展應該說都是巨大的機遇。
現在國家治理的思想,首先重大的改變就是從管理變成治理,管理從上往下走的,是管的形式,而治理它首先強調的是多元,強調了政府,強調了我們企業事業,強調了社會組織,強調了居民還有老百姓的需求。我們這里特別強調黨的領導,從管理變成治理的時候,首先治理的主體是多元了,治理的主體多元,從社會治理來看,國家治理體系的建設涉及政治、社會、文化、生態、黨的建設方方面面,單從社會治理來看從原有的國家管理,國家的社會管理變成國家的社會治理,所以現代國家治理思想的形成對中國的發展應該說意義是巨大的,也是劃時代的。我想這是進入新階段,進入新常態之后,我們政治理念上做的巨大轉變。
現在國家治理思想在這種強調治理主體的多元化的同時,還強調了幾種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而國家治理體系它是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等所有制度的總和。它最頂層的設計應該是價值觀,而我們所說到的價值觀的形成,每個人都有價值觀,但是中國從更多的講,我們的價值觀來自于我們的文化,來自于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來自于中國傳統文化中優秀成分和我們當代的結合,和我們中國目前的時代的結合和整個世界在經濟全面化的過程中,世界對中國的影響的結合。我們說到了體系,涉及到了頂層設計,國家治理體系還有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是運用這些制度來進行治理的能力,它本身的一個建設。所以我想從城鎮化也好,從社會治理也好,我們面臨一個巨大的機遇,就是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們形成了現代國家治理的思想。
從社會治理來看,我們就會看到它是國家治理體系中一個重要的內容了,它強調了多元治理,當然這多元治理的時候,我們強調了黨的領導,在黨的領導下多方參與。我想這種治理體系它強調制度化,強調法制化,強調規范化,強調程序化。這是說到國家社會治理。社會治理中,我們感覺到社會治理面涉及得很廣,在社會治理中,它強調的是政府的作用。政府治理的主導作用,強調了市場主體的作用。
從整個現代國家治理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城鎮化應該說推進會更加穩健一些,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第一點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第二點強調的是四化同步,強調布局合理、生態文明和文化傳承。說到以人為本的時候,這里面應該說陳教授講到了弱勢群體,實際上在以人為本的過程中,首先考量的是弱勢群體,比如說我們考慮到進城務工的農民,我們考慮到城市中棚戶區的改造,這都指向了以人為本。
說到四化同步,四化同步本身包含著新型城鎮化的內容,但是我們會把四化同步作為新型城鎮化道路中的重要內容,實際上四化同步工業化也好,農業現代化也好或者信息化、城鎮化也好,我想它的核心是產業的發展。在新型城鎮化中,我們把產業的發展放在以人為本之中,四化同步中作為重要的要點提出來,然后涉及到布局合理、生態文明的傳承。
總體來看,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和社會治理它的挑戰和機遇,挑戰是嚴峻的,機遇來講也是特別巨大的,特別到目前新階段我們的現代國家治理思想,這種機遇是非常好的,未來國家新型城鎮化的治理和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道路走起來是比較穩妥,比較順利,比較健康的。
來源:新華網新加坡頻道
睿信方略堅持“注重實效 實現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定制化課程、政策解讀、課題調研、干部培訓、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等專業化服務。
睿信方略的核心優勢:通過定制化課程專注于為客戶提供系統培訓與咨詢業務解決方案。
我們和客戶一起,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幫助客戶實現既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能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D座27層
電 話:010-59706310
傳 真:010-59706315
值班電話:010-53354778
郵 箱:amc@amcorg.org.c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文章、數據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若有疑義,請與睿信方略辦公室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