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員,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委員。目前兼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常務理事及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產業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國防科工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等。長期以來致力于經濟理論和政策問題研究,主要涉及企業改革、經濟制度變遷、宏觀經濟政策、產業發展與政策等領域。先后在一些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及其他文章二百余篇,獨著、合著、主編學術著作10余部。撰寫一系列內部研究報告。曾多次獲得全國性學術獎勵,包括第四屆孫冶方經濟科學優秀論文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論文獎,中國發展研究一等獎等。
我們現在講改革,事實上是問題導向。土地制度到底有什么弊端,和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是直接相關。
現在大家對關心的問題,房價太高,特別一線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價太高,房價為什么這么高,可能會涉及到很多因素。其實我覺得問題可以簡單化,就是一個供求關系的問題。
需求側來看,中國最近發生了一個跟重要的變化。我們不僅僅是要搞城市化,城市也正在出現分化。大都市圈在加速成長,珠三角、長三角,資源人口都在往這些地方去,聚集效應更加突出,整個生產率更高。通俗說年輕人到那能夠掙到錢,就業和創業的機會比較多,這是一個大的趨勢。
這是符合規律的,這樣的話實際上真實的需求是在上升的。但是我們看看供給側,土地的供給情況怎么樣呢?土地供給是沒有一個靈活的反應,而且量跟不上去。為什么跟不上去,住宅用地占供地的比重,一線城市都在30%以下,過去都是低于25%,而在發達國家一般這個比例,也是一些大都市,最少在40%以上,首爾在60%以上。供地的比重不一樣。
第二,我們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十八屆三中全會講的很清楚地,和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價同權,目前還沒有實現宅基地要創造條件,讓它逐步入市,現在看來還是集體所有制內部,甚至在居民組內部進行流轉。一個村里面,你家和我家之間流轉。到底誰需要這個土地呢?一些城里面的人想到農村去,你想買那個地,能買嗎?不能。
如果說供地的比例能夠達到40%以上,如果農村的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能夠進入市場進行流轉,包括現在很敏感的像小產權房的問題,如果經過某種政策處理以后,該交的費交了,該交的稅交了,讓它進入市場,我們的房價有這么高嗎?
供給側是土地制度問題。
現在要解決房價的問題,僅僅在需求側采取措施,目前政府出臺的措施大部分都是需求側的,可能解決不了長期根本的問題。根本的問題還是城市化進程中供給側的改革,這個要深化。
反過來說,我們土地制度現在到底存在什么問題,我再講一點,這兩天討論一個問題,當年日本是由于貨幣過多出現了房地產泡沫,以后貨幣政策調整,把泡沫戳破了,房價大幅度回落。
我們現在房價也很高了,當然現在也有貨幣的因素。如果將來貨幣收緊了,我們的房價能不能降下來?如果這套土地制度是剛性的,供給有沒有足夠的彈性,這個房價能降下來嗎?好像是很難降下來,房價下不來這樣就是一個剛性的土地制度,如果說城市現在房價過高,我們稱之為泡沫,它是一個剛性的泡沫。剛性的泡沫出來以后,好像大家房價這么高,只有一部分人不滿意,沒有買到房的人不滿意,剩下的好像都挺滿意。
是不是這樣?房子的價格是城市中間最基本要素生產價格,所有的成本都提高了,對產業的影響是什么。很有競爭力的,很有發展潛力的產業空間會大大壓縮了。 已有的產業很可能由于這樣一個高成本,最后得不到應有的發展,甚至會萎縮和衰落。
最近講降成本,中國現在可能從城市來講,排在前面的是由于房價造成的成本能不能降下去,降不下去以后,我們最后一部分城市發展是會放慢,甚至會出現衰落,至少一部分產業。現在需要研究一個鏈條,就是一個剛性土地制度,對應剛性的房價的泡沫,再對應的是剛性的產業結構,這個產業結構本來應該能夠發展的一些產業,特別是一些服務業,它可能發展不起來。
有些一線城市服務業最近兩年是在收縮的,這是不正常,應該服務業有發展,新的發展不起來,甚至原有的會塌縮,會衰落。我從這個角度可以反證,我們土地制度如果不改革,下一步中國經濟要保持平穩持續富有活力的增長,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
來源:《中國經營報》
信方略堅持“注重實效?實現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定制化課程、政策解讀、課題調研、干部培訓、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等專業化服務。
睿信方略的核心優勢:通過定制化課程專注于為客戶提供系統培訓與咨詢業務解決方案。
我們和客戶一起,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幫助客戶實現既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能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的提升。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D座27層
電?話:010-59706310
傳?真:010-59706315
值班電話:010-53354778
郵?箱:amc@amcorg.org.c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文章、數據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若有疑義,請與睿信方略辦公室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