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勇,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兼任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國家扶持動漫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創意管理、藝術經濟與文化產業。
未來十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我國文化產業要在這黃金十年取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就要總結過去十年文化產業的發展歷程,避免種種弊端,借鑒種種經驗。比如,就文化產業的增長方式而言,過去十年產業增長的重點不是放在內容創意而是放在生產制作,主要依托地方不可移動的物質文化資源,以發展文化旅游作為主要的突破口,各地不是在大興文化,而依然是大興土木;就文化產品的人文內涵而言,過去十年里有相當數量的文化產品是為了滿足一般大眾的消費趣味而生產,格調不夠高雅;就文化產業的效益實現而言,過去十年主要依托了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以及所謂產品規模化生產的大工業化模式帶來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實現綜合效益;就文化產業的行政監管而言,過去十年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主要取決于政府成功的文化產業政策和公共資源扶持。
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廣大群眾物質生活的逐步富裕,推動了廣大群眾在文化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文化也越來越關注。因此,一個國家如何根據其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的發展水平來制定合理的國家文化發展戰略,以及應當制定什么樣的文化產業發展戰略來實現國家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國民文化消費的滿足,這成為我們下一個十年文化發展的戰略重點。
因此,下一個十年,我們要關注一些重點問題,把握好發展趨勢:
首先,文化產業的核心是符號、價值和意義的生產。因此,下一個十年文化產業的內容創意至關重要。文化的內容創意與科技創新不同,科技創新采取“破舊立新”的原則,通過提高產品的效率來實現新的生產力;文化創意則要秉持所謂“據舊開新”的原則,需包容傳統、續接傳統,要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化、中國當代文化的經典化和中國大眾文化的時代化等三個領域。
其次,就中國文化對外傳播而言,下一個十年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意義在于向世界傳達文化的中國生活樣式,讓西方人認同中國人的生活和中國人的文化,這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必然要求;加強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傳達中國人向全世界貢獻的基本價值,這是中國文化產業國際推廣的基本原則。
再次,就區域文化產業和國家區域戰略的關系而言,要把握好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不同模式和不同路徑,要結合未來十年我國政治、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大趨勢。
第四,從文化產業發展的微觀主體來講,下一個十年國有文化企業要通過戰略性重組和資源整合,實現跨行業、跨地區經營,民營企業要通過專業化、企業并購等實現成長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最后,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數字內容產業要做到科學與藝術、傳統媒介與數字媒體、主流文化與草根文化、公共服務與市場消費的有機融合。
我國學者曾提出用“盛唐氣象”的概念來概括大唐盛世的文化特征。葉朗教授最近撰文指出,希望能提出一個文化上的概念對我國當代文化的面貌進行描述和概括。如果能夠提出這樣的概念,就說明我們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有深度的把握,這將成為二十一世紀前30年或者前50年整個文化戰略的靈魂。
文化產業的學科建設也正是在這樣宏大的時代背景和深遠的歷史觀照下進行艱難的理性思考和實踐探索。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文化產業的發展實踐與學科建設面臨四對迷思:
第一,中國和平發展的途徑,是文化復興還是產業振興?
第二,文化產業的績效評價,是價值重構還是經濟彰顯?
第三,文化產業的推動方式,是文化創意還是產業創富?
第四,文化產業的學科定位,是人文棄兒還是社科寵兒?
前兩對迷思涉及我國過去十年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實問題,后兩對迷思主要體現在學科建設的專業目標和培養方案。當然,最后一對迷思是一種比較悲觀的批評之音。2004年教育部試點文化產業管理本科專業,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開始招收本科生,2000年北京大學開始招收文化藝術管理碩士研究生專業,2006年各大高校開始文化產業研究博士研究生錄取。2006年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每年開始涉及文化產業方面的課題研究。自此,文化產業的學科建設進入到迅猛發展的時期。但現實依然殘酷,文化產業管理本科專業的招生“熱”與就業“冷”形成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今天的高等學府,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樣的職業技能和專業知識?到底要學生具備什么樣的專業思維和知識結構?什么樣的專業核心競爭力才能讓文化產業專業的學生立于職場競爭的不敗之地?
毋庸置疑,文化產業是一個跨學科、交叉學科。但跨學科的基礎學科是什么?交叉學科的支點學科又是什么?北大學者彭鋒認為,文化產業從學科上講應包括三個層次,即理論的層次、批評的層次和實踐的層次。但似乎任何學科都逃不過這三個層次。清華學者尹鴻認為文化經濟學、文化管理學和文化創意學是文化產業學科建設的三大基礎學科。但這主語復合的學科術語依然只是尋求主體身份的學理認同的過程性表達。文化產業學科建設的核心在于文化產業經營管理能力的訓練,這種核心競爭能力就是創意管理能力,就是創意領導力。研究發現,這種文化產業的創意領導力具有專業勝任力和基礎勝任力復合疊加,是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的雙重結果,是“創意”與“管理”的有機融合,是深諳文化產業價值鏈之道的加值術,是“藝術”與“商業”、“文化”與“產業”的平衡術。這種創意領導力由于對實踐經驗的依賴而不利于在大學本科階段就開設這樣的專業,卻最適宜于在碩士研究生層次進行學習。因此,開辦創意領導力學院,組建創意實驗室教學模式,建設創意管理專業碩士,就成為高校開發文化產業創意領導力最迫切的一種應對方式。
這種面向未來的文化產業創意領導力,就是要使培養出來的創意經理人,“像藝術家一樣引領創意,像企業家一樣領導變革”。
來源:《光明日報》
睿信方略堅持“注重實效 實現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定制化課程、政策解讀、課題調研、干部培訓、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等專業化服務。
睿信方略的核心優勢:通過定制化課程專注于為客戶提供系統培訓與咨詢業務解決方案。
我們和客戶一起,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幫助客戶實現既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能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D座27層
電 話:010-59706310
傳 真:010-59706315
值班電話:010-53354778
郵 箱:amc@amcorg.org.c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文章、數據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若有疑義,請與睿信方略辦公室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