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德勝,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經濟,勞動力市場,就業,收入分配。
替代、互補和創造
我認為,談人工智能對就業的影響,就是在談技術進步對崗位、對就業的影響。它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替代。無論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工業革命,都會帶來一定的“破壞性效應”,會替代部分勞動者的就業崗位。人工智能的發展導致現有產業鏈的顛覆及變革,使企業的生產方式、生產流程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前的一些崗位可能要被人工智能機器人替代。
二是互補。我們現有的一些工作崗位,如果沒有機器和人工智能的幫助,工作難度比較大。人工智能出現后,這些工作將做得更加完美。以律師這一職業為例,因為律師很多時候要對法律條款進行解讀,而人工智能可以很好地輔助律師群體進行解讀。再比如阿爾法狗的出現,它將有利于棋手提高自身的技藝水平。這就是人工智能的互補效應——它將充分體現服務功能,促使勞動者工作能力的提升。
三是創造。以前沒有互聯網,我們的市場半徑很小,交易半徑也非常小,市場分工也比較粗糙。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技術進步,每一個市場環節、產業鏈條都會分解成N個部分,分工更加細化,從而創造出更多工作崗位。人工智能的發展更是如此,它將催生新的產業、產品和服務,創造出新的崗位。
每次人類迎來技術進步,都會有很多的聲音,說勞動者的飯碗被搶了。事實證明,技術進步有破壞崗位的功能,也有創造崗位的功能,整體來講是創造多于破壞。因此,人工智能的發展將給勞動力市場帶來更多的機會。
低技能勞動者首當其沖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跟以前的技術革命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比如,福特時代的機器大規模生產,它更多是對人的體力的替代,包括現在很多機器手,也是對人體力的替代。人工智能既有對體力的替代,也有對腦力勞動的替代,并且腦力替代比例會越來越高。因此我認為,那些低技能并且跟計算機關聯度較高的一些工作會被替代;還有一些重復性高、不需要太多認知能力的工作也會被替代,比如文秘人員、電話接線員這類崗位。
相比之下,一些高技能、創意性強的工作則很難被替代,甚至會增加,比如作家、心理醫生等。根據相關研究,未來20年,70%的工作崗位可能還沒有出現,因此我們很難預測哪一些崗位可以被創造。但要做好準備去迎接、去擁抱這些變革。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研究,制造類機器人直接和間接地增加了人類就業崗位的總數。到2020年,機器人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直接和間接創造的崗位總數將從190萬增長到350萬,每部署一個機器人,將創造出3.6個崗位。
現在我們每天工作8個小時,如果以后借助人工智能,我們3個小時就能完成任務,那剩下的5個小時,就可以去做自己更喜歡、更有意義的事情,創造新的財富。人工智能時代,我們很可能實現馬克思所說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勞動從而成為了奢侈品。
由人口紅利向“機器人紅利”轉變
“十三五”時期,每年有近300萬的農業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受國際國內各種因素影響,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加之技術進步和“機器換人”,生產方式變革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當前,很多企業都在推行“機器換人”,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如果不使用機器人,企業用人成本高企,將給企業發展帶來沉重負擔。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導致勞動力需求相對減少。
因此,從短期來看,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尤其是“機器換人”的大規模應用,不可避免地會對某些地區、某些產業以及特定人群就業產生不利影響。但從長期來看,人工智能的發展,在提高企業對勞動者技能需求的同時,倒逼勞動者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從這一角度來說,可以緩解我國勞動力市場的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問題,也將推動我國由人口紅利向“機器人紅利”轉變。
積極擁抱就業市場的變革
事實上,任何事情的新生都會帶來陣痛。因此人工智能一定會導致某一些地區、某一些行業產業或某一些人群發展的差異性。某一些地區可能獲利多,某一些地方可能獲利少,這種不平衡可能會是無序且難以避免的。在某種程度上,人工智能的到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有的時候政府可以采取相關措施進行規劃、控制。
首先,政府需進行一定的產業規劃。2016年,工信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委發布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五年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的產業發展總體目標。政府在進行產業規劃過程中,可以通過干預來使得這種就業市場轉換地更加平緩。
其次,加強教育和培訓。政府和企業應加強在崗培訓,幫助員工提升能力。對于那些適應不了變化而要離崗的人,政府和企業最好能“送一程”,協助他們更好地轉崗和再就業。適應智能社會,每個人都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創造力和學習能力。只有不斷提升自己,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無論對手是人還是機器。
再次,要適當地調整工作時間。目前,總體來講我們還是有點工作過度,經常加班加點。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使得創造財富的能力大幅提高,我們以前可能一天需要工作8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來養活自己,將來可能就不需要工作8個小時了。所以我們要未雨綢繆,要調整一下工作時間,使得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更多時間去享受這種生活,或者干更有意義的事情。
最后,要防止貧富差距過大。在人工智能時代的就業市場上,低技能勞動者首當其沖。要防止貧富差距過大,保障這一群體的利益,就需要通過相應財稅政策進行調節,防止運用人工智能的生產者與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勞動者之間形成兩極分化,要讓人們共享科技創新帶來的福利。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報
睿信方略堅持“注重實效 實現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定制化課程、政策解讀、課題調研、干部培訓、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等專業化服務。
睿信方略的核心優勢:通過定制化課程專注于為客戶提供系統培訓與咨詢業務解決方案。
我們和客戶一起,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幫助客戶實現既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能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D座27層
電 話:010-59706310
傳 真:010-59706315
值班電話:010-53354778
郵 箱:amc@amcorg.org.c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文章、數據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若有疑義,請與睿信方略辦公室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