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研究員。在人民幣問題和資本市場研究方面的成果較有影響,同時對宏觀經濟的若干專題也有涉及。
“過去7年我對中國經濟多是持悲觀的態度,未來可能比較樂觀。對中國房地產的理解也有一些大的轉變。”鐘偉以這樣的開場白簡要闡釋了其今年的主要研究成果 。
鐘偉認為,過去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老三樣”已經被“A(人工智能)B(區塊鏈)C(云計算)D(大數據)”所取代,中國經濟轉型之路已經走了大半,但傳統制造業的發展模式也亟待改變。
對于房地產市場,鐘偉認為城市間去庫存的分化格局將持續,開發商們的整體運營能力將成為比開發能力更重要的競爭要素。
產業轉型走過大半
鐘偉所指的“老三樣”即城市化、工業化和貨幣化,他的觀點是,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不再單純依賴工業化、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的城市化以及快速供應貨幣的貨幣化。“我想強調的是,中國自2012年之后到現在,政策調整一直是秉承著頻繁的刺激反周期而調整。但從2016年到現在,中國政府反周期的刺激政策,不僅比較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撤了。”
鐘偉認為,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增長平臺,其中地產和金融不再發揮主導作用。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將較多依賴于產業升級和中高品質的中國經濟。即前述“ABCD”。
“未來的大企業是無形的、智慧的、柔軟的,我們現在已經面臨這樣非常大的轉折。”鐘偉口中的未來大企業,實則是指當今國內以互聯網巨頭BAT為代表的高新科技企業。
對于“老三樣成為過去式”的結論,具體而言,在工業化方面,鐘偉認為以美的、格力、海爾為代表的制造業企業將面臨深度再創業過程,使用先進制造機器人(18.870, -0.04,-0.21%)仍會帶來較大的發展潛力;相比之下,對于包括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將達到巔峰水平。
城市化方面,在鐘偉看來,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可能已接近于峰值,這一狀況在未來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不會有更高的高潮出現。究其原因,在于他認為國內群體“進城”訴求不再高漲。
由于工業化、城市化走到拐點,貨幣化也隨之來到拐點。“‘老三樣’不再構成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未來趨勢需要深入地創新。”他這樣指出。
此外他表示,政策環境正在對快速發展的地產和金融行業進行“剎車”,但當前消費正在推動中國經濟的增長。“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達到了63%,工業和農業加起來貢獻了剩下的1/3。未來,消費對中國增長的貢獻會更多。我個人認為,中國的產業轉型已經走完了一大半。”而對于水泥、航運、鋼貿等行業,鐘偉認為其去產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
“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將較少依賴于傳統的大制造業工業,較少依賴地產和金融,更多是不得不依賴消費和創新。”鐘偉這樣總結道。
運營能力是核心
具體到對樓市走向的預判,鐘偉認為,從調控思路而言,在長效機制正式推出前,目前的短效機制都不會退場。
與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云昌觀點一致,鐘偉認為長效機制將涵蓋房地產稅、與收入相關的信貸杠桿(未來房貸與完稅情況即真實收入相關)等。“個人認為在2020年之前,‘限’的機制還是會存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鐘偉這樣表示。
相比之下,鐘偉認為當前房地產行業面臨的大轉折,則在于開發商的綜合運營能力。
他認為,如果不具備好的在地產開發上加載產業的能力,地產的價值就會減退。從當前城市發展進程而言,參與保障項目的混改、老舊項目改造等都將成為新機會,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項目需聚焦在供不應求、人口凈流入地區或城市。
而將身份轉向持有式運營,對開發商的資金調配能力也是一項考驗。加之地產行業一直以來與金融行業關聯密切,隨著房企業務更加多元,其在金融領域的布局也開始呈現多元形式。
鐘偉表示,地產泛金融現象在中國已經出現了十余年,但在不同階段的運營邏輯和偏向也有所不同。
比如鐘偉留意到,如今地產商做金融時格外注重保險領域。他認為,房屋保險是未來的大市場,以房養老式的養老保險也有發展前景。此外是基于房屋的保險產品創新,如保障房屋所有者遇突發變故而解決部分還貸問題等。
歸納而言,地產金融結合新的變化主要包括三方面,其一是房企介入金融,有做純金融的考慮,如介入保險;其二,過往而言房企更多是用地產帶動金融產業發展,現在則是金融的比重在增加;其三,地產商組建的金融機構更多偏向于零售金融,不同于傳統銀行做的批發金融,也不同于螞蟻金服的長尾模式,而是介于兩者之間。
不過他指出,金融嫁接地產,只是傳承財富的一種方式。總體而言,地產開發商能夠進入金融行業的資本金不是特別多,不構成對金融業的很大刺激。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睿信方略堅持“注重實效 實現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定制化課程、政策解讀、課題調研、干部培訓、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等專業化服務。
睿信方略的核心優勢:通過定制化課程專注于為客戶提供系統培訓與咨詢業務解決方案。
我們和客戶一起,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幫助客戶實現既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能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D座27層
電 話:010-59706310
傳 真:010-59706315
值班電話:010-53354778
郵 箱:amc@amcorg.org.c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文章、數據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若有疑義,請與睿信方略辦公室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