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明,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黨校特聘教師。兼任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課題組主要成員,團中央“全國大學生骨干培訓學校”導師,北京市干部理論教育講師團專家團成員。
王向明的講述少了一些專業方法和術語,多了一些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例子。他說:“給學生講課的原則是‘使知之’,重點在‘共思之’。”這是王向明的備課特點,聯系學生實際,根據學生的需求“定制”課堂內容。
說起來似乎并不十分復雜,但做起來就不那么簡單了。衡量思政課有一個標準叫“抬頭率”,在王向明的課上,“抬頭率”一直較高,他還長期占據人大學生票選的“上課最精彩”教師前5位,因此,不少老師前來向他觀摩學習。一次,一位理工類高校的思政教師決定借鑒他的“詩詞引入法”,開篇后卻發現學生應者寥寥。王向明告訴記者他的解決方案:“教師講課的內容要根據學生實際有所調整。面對文科學生,講歷史、詩詞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但是,面對理科學生就需要教師轉換思維方式。舉一個例子,比如面對藝術學院的學生,我的選擇是自己先惡補美術史,先從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講起,逐步將學生的興趣點吸引過來。”
王向明總結,上好思政課的秘訣是“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人格的力量感染人,用真摯的情感打動人,用生動的形式吸引人”。他為此做的準備是,大量的經典著作儲備,甚至出口成誦;一遍遍地苦練普通話,拿捏語氣語調;學習不同專業學生的專業課。他認為,這些準備只是一個尋常教師分內的事。
思政課潛移默化,為學生的理想信念奠基,重要性自不待言。在王向明看來,思政課的作用還在于為“青年扣好第一粒扣子”。
“從抽象意義上講,人的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不斷地選擇判斷。”王向明說,“從生活到學業、職業、婚姻,都是如此。選擇判斷的基本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簡單的事實判斷,一種是事實判斷背后的價值判斷。你認為什么事情是值得做的?這種選擇背后就是價值觀。我給學生講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總是讓他們考慮,這些原理背后的道理是什么。我想,這就是青年的‘第一粒扣子’,這是一種底線式的、基本層面的認同感。”
來源:《光明日報》
睿信方略堅持“注重實效 實現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定制化課程、政策解讀、課題調研、干部培訓、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等專業化服務。
睿信方略的核心優勢:通過定制化課程專注于為客戶提供系統培訓與咨詢業務解決方案。
我們和客戶一起,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幫助客戶實現既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能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D座27層
電 話:010-59706310
傳 真:010-59706315
值班電話:010-53354778
郵 箱:amc@amcorg.org.c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文章、數據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若有疑義,請與睿信方略辦公室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