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亚洲电影天堂_jjzz网站_欧美特黄片,_啪啪国产视频_搞黄网站

值班電話:010—5335 4778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專家觀點首頁 > 專家團隊 > 專家觀點

王利明:期待一部互聯網時代的中國民法典

作者:王利明

王利明,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社會兼職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兼召集人、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審判理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副主任等。

主要從事法學方法論、民法總論、商法理論、物權法、債與合同法、侵權行為法等領域的研究。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物權立法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項目《中國民法典體系和重大疑難問題研究》、《中國侵權責任法立法疑難問題研究》、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民法典草案建議稿及立法理由書》等一系列在法學研究和法治建設領域中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課題研究工作,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


 

21世紀是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甚至改變了生產方式和社會組織方式,“互聯網+”也發展成為一種新的產業模式。如果說1804年法國民法典是19世紀風車水磨時代民法典的代表,1900年德國民法典是20世紀工業社會民法典的代表,那么,我國的民法典則應當成為21世紀互聯網時代民法典的代表。

民法典如何反映互聯網時代的特征?

一是強化對人格權的保護。互聯網和大數據產業的發展,給個人隱私等人格權帶來現實威脅。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種“人肉搜索”泛濫,網上非法披露他人短信、微信記錄等現象時有發生。這就有必要有針對性地加強人格權立法,強化人格權保護。

二是預防網絡侵權行為的發生和擴散。在網絡環境下,侵害人格權等權利的行為具有易發性,損害后果具有不可逆性。因此,許多國家都采用了禁令、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方式來保護網絡侵權的受害人。我國未來的民法典除了從正面確認主體所享有的各項人格權益外,還應當著力預防通過網絡侵害他人人格權的行為。

三是有效規范個人信息的利用。互聯網時代,個人信息蘊含的經濟價值日益凸顯,利用方式也日益多樣化。尤其是大數據交易市場已經形成,如果不能及時確認個人的信息權利,可能會嚴重威脅個人的隱私權等人格權益。我國未來的民法典在確認和保護個人信息權的同時,應當平衡好個人信息利用與人格權保護之間的關系。

四是規范網絡交易行為。據統計,2015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達3.8萬億元。在網絡環境下,要約、承諾的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有關合同成立的傳統規則也應作出相應的改變。尤其是網絡交易平臺、支付平臺等新事物不斷出現,如何在網絡交易中對消費者進行傾斜保護,是合同法的新問題。因此,我國未來的民法典應當關注網絡環境對人們交易方式產生的影響,強化對網絡交易消費者的保護。

五是豐富權利公示方法。互聯網具有便捷性和無邊界性,它不僅使建立統一的登記和查詢制度成為可能,而且使權利的公示方式較之于傳統更為便捷、有效、完整,查詢更為方便,還擴大了可以公示的權利范圍。同時,借助于互聯網登記,如動產抵押登記等各種新型的擔保也成為可能。另外,借助互聯網技術進行登記,極大地降低了登記的查詢成本,這也會對查詢的條件和范圍等產生影響。為此,也需要民法典對相關制度進行調整。

互聯網的高效便捷給中國民法典的編纂提供了巨大的機遇,也帶來了挑戰。作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和市場經濟基本法的民法典,應當充分體現互聯網時代的時代特征,有效引領時代發展。編纂民法典是近幾年內法治建設的一件大事,立法機關正在穩步推進這項工作。法律人和社會公眾,都應該關注、參與,并為之努力。

來源:《人民日報》


 

睿信方略堅持“注重實效 實現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定制化課程、政策解讀、課題調研、干部培訓、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等專業化服務。

睿信方略的核心優勢:通過定制化課程專注于為客戶提供系統培訓與咨詢業務解決方案。

我們和客戶一起,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幫助客戶實現既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能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D座27層

電 話:010-59706310

傳 真:010-59706315

值班電話:010-53354778

郵 箱:amc@amcorg.org.c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文章、數據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若有疑義,請與睿信方略辦公室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