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六,春華資本集團主席兼創始人,曾任美國高盛投資銀行經濟研究執行董事。曾任瑞士日內瓦-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與研究部主管。1991年至1996年間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官員,先后供職于亞太局、財政事務局和研究局,從事經濟研究,參與對許多成員國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磋商與技術援助工作。其研究成果之一《全球競爭力報告》在國際上具有廣泛影響。從1996年4月起至今兼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與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11月19日,春華資本集團主席兼創始人胡祖六在第九屆財新峰會上強調,中國經濟必須依靠創新才能有效率地可持續增長。但是,“創新不能靠發紅頭文件,不能靠領導的批示,甚至不能靠‘中國制造2025’這樣的宏偉規劃,必須有創新的機制、創新的環境,形成創新文化。”
胡祖六認為,要想改變經濟增長模式,謀求更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就不能再依靠高要素投入,尤其是以大規模固定資產投資,擴大產能的粗放方式來維持GDP增長。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主要是靠生產率的增長,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創新和技術進步。
為此,他表示,必須建立良好的創新機制、創新文化、創新環境。必須要放松管制,實現真正的自由競爭。
胡祖六說,中國今天可以與美國Facebook、Netflix和Google等媲美的就是所謂“BAT”加華為,但這些公司也是市場化的結果,是產業的結晶,而不是產業政策、從上而下和政府補貼的結果。當然他們也得益于相對寬松的監管環境,才有了大膽創新和試錯的機會。
“遺憾的是,現在我們對互聯網愈發嚴厲的監管和控制,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特別是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是否還能領先于世界,是值得擔心的。”胡祖六說。
胡祖六表示,必須摒棄根深蒂固的計劃經濟思維,來真心真意擁抱熊彼特式的經濟增長模式。他認為,產業政策在經濟發展早期的作用非常有效,但隨著經濟進入更復雜的階段,高要素投入的經濟產出回報遞減,就必須依靠技術進步推動生產率的上升,政府的主導作用有時就變得不那么有效,甚至弊大于利。
“我們看全球創新比較成功的國家或者社會,本質上是自下而上的,是分布式的網絡,而非靠頂層設計、政府主導的產業政策。”胡祖六說。
來源:界面新聞
睿信方略研究院(英文名稱為Acme Research Institute)是一家獨立的政策研究與咨詢機構。致力于為中國各級政府和國內外企業提供具有前瞻性、創新性和實操性的研究咨詢服務。
主要研究領域有:國家宏觀戰略、區域經濟、城市化、產業發展和政策、企業戰略與投資決策。
研究院不斷探索完善有利于社會智庫發展的機制和運行模式,將研究與咨詢有機結合,成為國內智庫中具有市場化特色和活力的新型智庫。
睿信方略研究院培訓中心主要職能:承接政府和企業委托,舉辦多種形式的研討會、專題講座、培訓班、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出席授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