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發展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中國經濟學家協會主席,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密歇根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等職務。長期關注經濟改革與發展的研究,致力于從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提煉相關的現代經濟學理論。研究興趣集中于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經濟發展模式及制度變遷的跨國比較以及大國發展戰略。
“短期來看,我國經濟已經觸底,今年最艱難的時段已經過去了。”11月3日,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第27屆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上如此表示。
李稻葵表示,10月31日政治局會議傳達出政策的重大轉變,包括金融政策要進調整,沒有特別機械強調去杠桿,強調要穩住信心,要穩住金融,要穩住外資,要穩住消費者和就業。
在談到金融政策時,李稻葵表示,坦率地講至少上半年我們的金融政策搞錯了,方向搞反了,力量使反了,重點放在了“機械地、粗暴地、一刀切地去杠桿”。李稻葵直言,上半年的去杠桿政策“搞錯了,方向搞反了”,“重點放在了‘機械地、粗暴地、一刀切地去杠桿’。在他看來,去杠桿的目的是使得金融體系更加健康。但在實踐過程中,變成了“胡子眉毛一把抓”,“金融不緊張才怪呢”。
“10月31日政治局開會,討論國際形勢,實事求是地分析,說當前經濟的基本面是沒問題的,但是要重視要開始調整,包括金融政策要進行調整,沒有特別機械強調去杠桿了,這是重大的信息變化,這是第一個變化,政治局對形勢的判斷,強調要穩住信心,要穩住金融,要穩住外資,要穩住消費者和就業,這是實事求是的,這是重大轉變。”他說。
李稻葵認為,去杠桿的目的是為了金融體系更加健康,去掉質量不好的杠桿,而好的杠桿加一點并不可怕。
李稻葵測算中國的儲蓄率是38%,統計局的數據則更高,相比來看,美國的儲蓄率是15%,日本的儲蓄率是25%。而日本的杠桿率是350%,而中國的杠桿指標遠低于這個,所以中國加杠桿還有空間,而不是按照華爾街的說法一刀切的去杠桿。
此外,李稻葵還從融資方式的角度分析了企業債務增高的原因。他表示,世界范圍內債券融資都是最重要的渠道,因為相對于股權融資投資者更加安全,大量的融資需要通過金融中介把儲蓄變成融資。但是在去杠桿的背景下,監管嚴格要求信托貸款、委托貸款指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金融領域的緊張。他認為,現在金融政策開始得到糾正。
李稻葵表示,金融去杠桿的過程中,政策應該保證正常的企業運行,在企業正常發展過程中化解不良債務。
主要研究領域有:國家宏觀戰略、區域經濟、城市化、產業發展和政策、企業戰略與投資決策。
研究院不斷探索完善有利于社會智庫發展的機制和運行模式,將研究與咨詢有機結合,成為國內智庫中具有市場化特色和活力的新型智庫。
睿信方略研究院培訓中心主要職能:承接政府和企業委托,舉辦多種形式的研討會、專題講座、培訓班、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出席授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