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天云表示,東西部扶貧協作已經開展了20年,這20年來的工作有五方面值得肯定的經驗:始終堅持兩個大局、共同富裕的思想;始終堅持政府主導,不斷完善政策機制;始終堅持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始終堅持規劃引領,抓好項目落實;更加注重面向基層,特別是注重民生導向。
洪天云指出,現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問題。
第一,資源比較分散,聚焦脫貧攻堅不夠。幫扶的時候存在重城市、輕農村,重基礎設施建設、輕產業等問題。再就是,重視面上的扶持,針對建檔立卡的貧困群眾不夠。
第二,東西部幫扶工作出現不平衡。所謂不平衡,東部地區九個省十多個市都是有力量的市,但是有個別省、少數市做得不好,表現在東部有的省市具體實施、具體落實做的少,西部主動溝通、主動爭取的意識遠遠不夠。
第三,東部地區的社會力量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東部地區不僅有政府資源,還有大量的企業資源、社會組織資源,很多個人也希望去獻愛心、做慈善,但是找不到對接點。
第四,缺乏考核,責任不落實,也是20多年來的一個不足。
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司長李春光在發布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了《指導意見》的四大亮點:主題鮮明;任務明確;重點突出;保障有力。
李春光表示,《指導意見》是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銀川會議精神的重要文件,是東西扶貧協作工作的重要遵循,文件的出臺必將指導各地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加深入。
《指導意見》還調整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對關系。對原有結對關系進行適當調整,在完善省際結對關系的同時,實現對民族自治州和西部貧困程度深的市州全覆蓋,落實北京市、天津市與河北省扶貧協作任務。
調整后的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對關系為:
北京市幫扶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張家口市和保定市;天津市幫扶甘肅省、河北省承德市;遼寧省大連市幫扶貴州省六盤水市;上海市幫扶云南省、貴州省遵義市;江蘇省幫扶陜西省、青海省西寧市和海東市,蘇州市幫扶貴州省銅仁市;浙江省幫扶四川省,杭州市幫扶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寧波市幫扶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建省幫扶寧夏回族自治區,福州市幫扶甘肅省定西市,廈門市幫扶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山東省幫扶重慶市,濟南市幫扶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青島市幫扶貴州省安順市、甘肅省隴南市;廣東省幫扶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廣州市幫扶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畢節市,佛山市幫扶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中山市和東莞市幫扶云南省昭通市,珠海市幫扶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指導意見》要求深化對口支援。對口支援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區工作在現有機制下繼續堅持向基層傾斜、向民生傾斜、向農牧民傾斜,更加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發力,提高對口支援實效。北京市、天津市與河北省扶貧協作工作,要與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京津兩市對口幫扶張承環京津相關地區做好銜接。
《指導意見》提出的主要任務包括:
開展產業合作、組織勞務協作、加強人才支援、加大資金支持、動員社會參與。其中,開展產業合作方面為:幫扶雙方要把東西部產業合作、優勢互補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課題,研究出臺相關政策,大力推動落實。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激發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的積極性,支持建設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產業基地,培育一批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引進一批能夠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文化旅游企業等,促進產業發展帶動脫貧。加大產業合作科技支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增強西部地區自我發展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組織勞務協作方面,《指導意見》指出,幫扶雙方要建立和完善勞務輸出精準對接機制,提高勞務輸出脫貧的組織化程度。西部地區要摸清底數,準確掌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有就業意愿和能力的未就業人口信息,以及已在外地就業人員的基本情況,因人因需提供就業服務,與東部地區開展有組織的勞務對接。西部地區要做好本行政區域內勞務對接工作,依托當地產業發展,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支持貧困人口在家鄉就地就近就業。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