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近日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發表題為“改革突圍、創新突圍——2017年的中國經濟”的演講時表示,中國經濟之所以在改革開放之后取得高速增長,根本原因是成本降低。從2007年到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逐步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國際外需萎縮、國內成本上升,其中最主要的是體制成本上升,他認為,要想延長成本優勢一要靠體制改革,二要靠創新。
周其仁表示,從外部看,我們現在的經濟下行首先就是全球的外需收縮,如果我們是一個主要靠內需發展的國家,全球外需對你影響就小。偏偏我們在高速增長當中,高度依賴外需,影響就很大。從內部看,我們現在面臨成本的變化,并且核心是體制成本重新上升。
“中國高歌猛進的全球化,就是因為有成本優勢。改革開放后,我們發現窮(工資低)就是競爭力,工資低就是成本低。同樣一個產品,成本低叫價就低,物美價廉在全世界的買家哪里當然就有競爭力。但是現在這個成本在變化,勞動力成本、土地、能源,所有的價格都在經濟高速增長中變化?!敝芷淙史Q。
周其仁認為,僅僅把中國崛起歸因于勞動力便宜是不準確的,勞動力便宜并不能解釋中國的崛起?!案母镩_放前,勞動力更便宜,那個時候沒有中國奇跡,現在的非洲很多國家的勞動力比我們還便宜。不是要素便宜就能夠變成競爭力,要素變成競爭力首先要變成產品,這個過程需要組織,組織要在一個體系里運行,這就引申出體制的問題?!?
“所以,讓中國經濟崛起的真正秘密不是原來的窮,而是把原來導致窮的封閉變成開放,在開放當中允許組織創新,進行體制改革?!敝芷淙蔬M一步解釋說,勞動力解放出來去哪里就業?這又逼出了民營企業。產能出來了,市場在哪里?所以又逼出了WTO談判,2002中國沖進世界市場,把世界市場和原來的障礙打開了。所以,中國的成本優勢不完全是原來的勞動力便宜,主要是通過改革,把原來奇高無比的制度成本大幅降下來了。
但是現在的新問題是成本又上來了,原來的成本優勢消失了?,F在我們一般講成本優勢消失講的都是勞動力、工資在漲,這個問題當然存在,但是被忽略的問題是:我們的體制成本重新在高速增長當中舉頭向上。
周其仁認為,確保我們的成本優勢主要有兩個方法:體制改革和創新。
中國目前在全球市場中的狀況已經變成了“三明治”,我們夾在中間,體制成本已經頂上來了,市場成本也上升了。勞動力大家都貴,土地也貴,但是我們手里還沒有多少獨特性的東西。
“這個世界上,競爭就兩條,你要么成本比人家便宜,要么手里有獨到的東西。比如美國的蘋果賣到全世界,人們通宵排隊買,這就是他有你沒有?,F在中國夾在發達國家與新興發展中國家之間,底下有印度、越南,他們的成本比中國便宜,招商引資的力度也比我們當年強?!?
在這種情況下,就無可阻擋地發生了整個經濟增長模式的變化。現在要繼續我們的成本優勢,沒有體制成本的降低是不行的,體制成本的降低光靠民間解決不了。沒有政府主動發起的深化改革,成本很難降下來。
我們的經驗已經證明,體制成本降低,經濟就會很好地發展。所以,2017年要繼續改革突圍。漸進改革的好處就是震蕩低,不是一次性解決問題,但是漸進改革的難處是要“維持漸進”,所以體制改革一定要改到把體制成本再降下來為止。
如果這個成本降不下來,那么能不能把成本曲線往右推,盡可能延長它持續的時間。因為這條成本曲線一定會上去的,但我們可以把整個成本曲線往右移,延長成本優勢持續的時間,形成一條長期來看持續有競爭力的成本變動,這是商業世界里的不二法門,也是整個經濟體系競爭當中的不二法門。
降低成本的第一個突圍方向是體制改革,第二個突圍方向是創新,通過創新來突破全球經濟形成的僵局。引進新的產品,改變現有的品質,引進新的生產方法,開辟新的市場,唯有創新才能帶來持續的經濟增長。總之,2017年經濟的增長要靠創新和改革。
周其仁: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前任院長,著名經濟學家。2010-2012年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產權與合約、經濟史、經濟制度變遷理論、企業與市場組織、壟斷、管制與管制改革。
睿信方略堅持“注重實效 實現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定制化課程、政策解讀、課題調研、干部培訓、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等專業化服務。
睿信方略的核心優勢:通過定制化課程專注于為客戶提供系統培訓與咨詢業務解決方案。
我們和客戶一起,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幫助客戶實現既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能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D座27層
電 話:010-59706310
傳 真:010-59706315
值班電話:010-53354778
郵 箱:amc@amcorg.org.c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文章、數據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若有疑義,請與睿信方略辦公室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