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余斌指出,現階段,正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通過這個關口,中國經濟才有美好未來,通不過,就意味著失敗。在這樣的重大關口,如何遵循經濟發展規律,選準改革突破口,在穩增長、調結構中尋找發展平衡點,實現長期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尤為重要。
余斌主任從三個角度向與會人員介紹了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一、中國經濟新常態
中國經濟新常態就是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在經濟結構對稱態基礎上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包括經濟可持續穩增長。經濟新常態是強調結構穩增長的經濟,而不是總量經濟;著眼于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及在對稱態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而不僅僅是GDP、人均GDP增長與經濟規模最大化。經濟新常態就是用增長促發展,用發展促增長。經濟新常態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長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長,而是把GDP增長放在發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長成為再生型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模式的組成部分。
二、增長階段的轉變
中國對未來經濟增長進行了調整,2014年經濟增長由8.1%下調到7.5%,2015年預測經濟增長下調到7%。未來十年平均增速由6.5%下調到6.2%。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著增長階段的轉換,轉入一個與過去30多年有顯著差別的新增長階段。在此階段,中國經濟正在出現一些具有中長期意義的重要變化。對這個新階段,目前用"新常態"這樣一個概念加以描述。在改革中形成經濟增長新常態2012-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持續走低(7.8%、7.7%、7.4%)。與增長速度放緩相適應,中國的經濟結構正在經歷著堪稱歷史性的重要轉折。
三、新舊增長動力的銜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把脈當前中國經濟時,再次以自行車妙喻中國經濟,“‘穩’不意味著不動,不動就會像騎自行車,會摔下來。”
要在騎行中做到行穩看遠,必須在中國經濟新舊動力“銜接”之際掌握一套新騎術:“保持定力、靈活施策,針對新情況新問題,用好多種政策工具。”
中國經濟正處在“銜接期”,一些傳統的支撐力量正在消退,與此同時,一些新的力量則在成長,有的新業態新產業呈爆發式成長。但目前新舊產業與動力轉換還沒有銜接到位。在這種“青黃不接”的陣痛之下,新動力的加速孕育顯得尤為重要。
促進消費穩定增長
一、保持、保障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
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是堅持富民優先,實現“雙倍增”計劃,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是擴大消費需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內需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擴大內需重在擴大消費需求。要真正驅動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用,必須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改善百姓消費預期,釋放消費潛力,為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供重要支撐和保障。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調整,在增加投資過程中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開源疏流,在經濟可持續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就是優化產權結構,國進民進、政府宏觀調控與民間活力相互促進;就是優化投融資結構,促進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就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質量,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就是優化分配結構,實現公平分配,使消費成為生產力;就是優化流通結構,節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經濟總量;就是優化消費結構,實現消費品不斷升級,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
三、創新商業模式
余斌主任指出,傳統商業模式存在弊端,不能滿足居民消費需求。很多消費者出現在國內市場無法購買到自己所需的商品,抑或市場上所存在的商品不是消費者所需的。因此,創新商業模式,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時勢所需的。
國外經濟發達的國家的消費模式都得到了深度變革,傳統的商業模式煥發了新的生機,所以我國電商的發展空間特別小;同時,我國落后的傳統模式,也讓我們的發展有所局限。
于是,只有創新商業模式,才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擴大居民收入,保持消費的穩定增長。
來源:中國智庫網
睿信方略堅持“注重實效 實現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定制化課程、政策解讀、課題調研、干部培訓、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等專業化服務。
睿信方略的核心優勢:通過定制化課程專注于為客戶提供系統培訓與咨詢業務解決方案。
我們和客戶一起,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幫助客戶實現既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能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D座27層
電 話:010-59706310
傳 真:010-59706315
值班電話:010-53354778
郵 箱:amc@amcorg.org.c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文章、數據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若有疑義,請與睿信方略辦公室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