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勇,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學院教授。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金融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與貨幣政策、銀行業經營管理、金融監管等。近幾年在國內外重量級報刊發表多篇觀點鮮明、反響熱烈的學術論文。主要專著或譯著包括《中國貨幣政策體系的選擇》、《中國私人銀行發展報告》、《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產品定價研究》、《中國銀行業的綜合經營與監管》、《金融監管學》《金融危機的教訓》(譯著)等。
近日,在銀監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我國首批5家民營銀行行長一起亮相,并交出一份亮麗的成績單,5家銀行均實現盈利。2014年,銀監會正式啟動民營銀行試點工作。首批批籌了5家民營銀行,分別為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天津金城銀行、浙江網商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和上海華瑞銀行。
據銀監會統計,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首批試點5家民營銀行實現凈利潤5.72億元,資產總額1329.31億元,各項貸款611.57億元,各項存款428.20億元,平均不良貸款率0.54%,撥備覆蓋率471.21%。
首批試點民營銀行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充分證明了我國目前民營銀行試點政策的正確性。民營銀行既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也是支持小微企業、服務“三農”的現實需要,更是金融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目前,首批民營銀行規模較小,容錯能力較強,創新意愿強烈,比如華瑞銀行定位于“特定區域”,試點投貸聯動;浙江網商銀行定位“小存小貸”,按照純互聯網銀行模式經營,均取得不錯的成績。銀監會城市銀行部負責人表示,首批試點的民營銀行積極探索落實差異化市場定位,各項業務發展基本契合設立初衷和戰略定位。這也說明民營銀行業發展路徑在業界和監管層得到一致認同。
首批試點民營銀行的成功,說明我國銀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民營銀行對于完善我國銀行業體系,發展普惠金融具有重要意義,民營銀行肩負中國銀行業的創新使命,讓民營銀行蔚然成蔭,需要監管層予以民營銀行更多的創新空間。
民營銀行創新模式,兩條路徑至關重要,一是互聯網銀行遠程開戶的實質推動;二是進一步開放民營銀行市場,讓市場成為其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避免按行政區域分割的計劃思維主導市場。
回看首批民營銀行,兩家純互聯網銀行特色鮮明,也是首批民營銀行中的佼佼者。這兩家銀行即浙江以螞蟻金服為依托的網商銀行、廣東以騰訊為依托的微眾銀行。
觀察上述兩家銀行的實踐,依托互聯網長尾效應,這些銀行將普惠金融屬性發揮得淋漓盡致,成為我國金融體系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比如小額貸款原本是傳統銀行無法承受之重,因為獲客成本和經營性成本較高。但互聯網銀行可以依托其背后的大數據優勢和科技優勢,大幅降低風控和經營成本。
但是,互聯網銀行遠程開戶政策尚未放開,不能吸收存款,它們能拿出放貸的自有資金有限,被迫成為傳統銀行的“二傳手”,命運與小貸公司無異。
去年,央行下發《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遠程開立人民幣銀行賬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對應用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指出了明確的應用方向。探索網絡銀行獨立遠程開戶方式,希望可以制定一套遠程開設電子賬戶的規則,適用于網上銀行和其他商業銀行。
目前的遠程開戶試點依舊局限于線下特定設備的識別,并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探索意義。眾所周知,傳統銀行網點多,遠程開戶需求沒有那么迫切。而對于沒有實體網點的互聯網銀行來說,遠程開戶才是其進一步生存發展的基礎。
事實上,遠程開戶的意義更多在于,這是互聯網銀行未來創新探索的真正起點。互聯網銀行試點遠程開戶,將對一系列金融科技的探索產生激化效應,并實質性地解決普惠金融的觸達問題,有望構建我國普惠金融在移動互聯時代的基礎設施。
2015年12月,英國第一家基于手機APP的銀行——Atom Bank上線,成功實現了基于人臉識別身份認證的遠程開戶。
應該看到,金融科技已經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形成了競爭態勢。我國金融科技搶占制高點,既依賴于企業主體的競爭力,也取決于政策主體的創新力。目前試點的互聯網銀行客戶基數比較小,技術相對成熟,風險比較可控,已經具備遠程開戶試點的基礎。
當前,監管層對遠程開戶放開的主要顧慮是風險,這種顧慮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
比如遠程開戶試點時,互聯網銀行可以為單筆存款金額設置可控上限,不吸收大額存款;還可以像當年支付寶那樣,做出丟錢賠償的承諾,從而將金融風險限制在可控范圍內。
目前我國5家試點民營銀行起步順利,對支持“三農”、小微企業,提升金融業活力,鼓勵民資進入壟斷行業均起到積極作用。
從國際來看,美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時最高擁有近3萬家中小銀行,目前有7000多家中小銀行。與美國相比,中國這類銀行數量非常少。客觀上,小微、“三農”和社區居民的金融需求又很多,因此,我國未來民營銀行的市場容量很大,幾百家甚至上千家都不成問題。
國家層面的積極信號在釋放,去年國務院下發文件要求加快鼓勵和引導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隨后銀監會推行民營企業發起銀行限時審批制度,縮短審批時限。
但應看到,目前我國已批籌民營銀行呈現較強的行政地域分配格局。民營銀行對地域經濟有好處,也是某種政績,各地積極爭取可以理解。但金融資源的分配也應該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未來每省(區、市)擁有一家民營銀行的格局之下,應該進一步放開至條件成熟的地級市開設民營銀行,并讓市場成為開設與否的決定因素。
銀監會此前表示,民營銀行的批設,不是簡單的增加機構數量,而是要增加金融服務的有效供給。民營銀行要發揮好機制靈活、決策靈活的優勢,用新的體制機制、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技術手段,解決傳統金融機構不能或者不愿解決的問題,填補金融服務空白點,有效緩解“融資貴、融資難”等突出問題。
政策層面的思路已經明晰,在民營銀行隊伍進一步擴大之際,未來的民營銀行政策重點將是盡快完善法規制度建設,防控關聯交易等風險。
一方面,需要充分總結民間資本入股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加強對關聯交易、股權管理和大額風險暴露等重點領域的監管,落實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的五項原則,強化銀行自我約束、市場約束和監管約束,形成體制機制,防范金融風險。
另一方面,要加強和改進監管服務,加快相關金融創新的制度研究與機制完善,結合各家民營銀行發展實際,注重分類監管的靈活性,推進一行一策,更好地貼近民營銀行發展的新要求、新情況。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睿信方略堅持“注重實效 實現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定制化課程、政策解讀、課題調研、干部培訓、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等專業化服務。
睿信方略的核心優勢:通過定制化課程專注于為客戶提供系統培訓與咨詢業務解決方案。
我們和客戶一起,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幫助客戶實現既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能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D座27層
電 話:010-59706310
傳 真:010-59706315
值班電話:010-53354778
郵 箱:amc@amcorg.org.c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文章、數據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若有疑義,請與睿信方略辦公室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