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康,現任全國政協委員、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國稅務學會、中國城市金融學會和中國改革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財政學會顧問,北京市、上海市人民政府特聘專家,福建省、安徽省、甘肅省人民政府顧問,西藏自治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咨詢委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家行政學院等高校特聘教授。多次參加國家經濟政策制訂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參加國內外多項課題,撰寫和出版多部專著和數百篇論文、數千篇財經文稿。多次受朱镕基、溫家寶、胡錦濤和李克強等中央領導同志之邀座談經濟工作(被媒體稱之為“中南海問策”)。擔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 “財稅體制改革”專題的講解人之一。 孫冶方經濟學獎、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和中國軟科學大獎獲得者 。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曾長期擔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2013年,發起成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任院長、秘書長)并積極推動“PPP研究院”(任院長)等交流活動,致力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智庫和跨界、跨部門學術交流平臺。研究領域:宏觀經濟及財經理論、政策。
基于全面研究,我們不接受“否定論”,不贊成完全的“樂觀論”,認為應該持有居安思危、防患未然、“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戰略思維,對這個問題做深入研討,在貫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方針中,力求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化解潛在威脅,經受住這一歷史性的考驗。
賈康指出,所謂“中國模式”還遠遠沒有到火候,我們一定要攻堅克難,沖過歷史三峽。
聯系當下經濟運行情況,中國在追趕和借鑒中十分需要保持理性,“老二”的這把交椅不好坐。人們非常關注美國特朗普新政中的減稅,這個“老大”的減稅,被有些評論稱為是對中國減稅的競爭與倒逼,形成了很大的沖擊和壓力。中國作為“老二”,怎么借鑒,怎么應對?美國人的減稅,實際上在“三元悖論”的制約框架之下有一個其他經濟體完全沒有的“美元霸權”空間,可以把這樣一個終極約束在現實生活中間的臨界點,在很大程度上外推,中國顯然在這方面跟美國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還要特別說到的是,同樣都是“稅”,美國的稅制是明顯帶有現代化特征的直接稅為主的稅制結構,而中國是明顯的帶有稅制改革任務必須改變的間接稅為主的稅制結構。中國的稅制結構非但沒有“自動穩定器”的功能,而且還是順周期的;非但沒有應對社會發展中間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有效再分配功能,反而在這方面處理不好、不到位,從而可能使我們社會中已經積累的矛盾得到推波助瀾。所以要想簡單地把“減稅”兩個字從特朗普那里搬到中國來借鑒的話,后面跟著是方案的設計掌握,要面對完全不同的現實情況,中國人必須防止在這方面東施效顰、邯鄲學步。
“世界的局,中國的坎”,攸關國家、民族、公眾命運的歷史考驗在即,而陷阱必須跨越。在賈康看來,只要我們堅定地排除萬難,啃硬骨頭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的大政方針,我們將會有望以6.5%的年均增長、匹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下的經濟社會進步,于2020年全面小康之后的不到10年間,過坎成功!當然過后,還有20多年需要我們進一步提升中國的軟、硬實力,為2049到2050年間的偉大民族復興而奮斗--這也就是在“命運共同體”式的中國和平發展、和平崛起、包容性增長中,造福全中國的老百姓和全人類。
賈康強調,“中等收入陷阱”也是我國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到的一道坎。結合當前我國經濟轉型遇到的問題和面對新常態的復雜情況,本書具體分析了“悲觀派”“樂觀派”和“謹慎派”的不同觀點,論述了我國應怎樣借鑒成功國家的經驗,吸取失敗國家的教訓,在復雜的國際國內背景下力求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道坎,特別是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從供給側發力,攻堅克難,守正出奇,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走出一條從追趕到超越的“跨越”之路。
來源:光明網
睿信方略堅持“注重實效 實現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定制化課程、政策解讀、課題調研、干部培訓、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等專業化服務。
睿信方略的核心優勢:通過定制化課程專注于為客戶提供系統培訓與咨詢業務解決方案。
我們和客戶一起,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幫助客戶實現既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能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D座27層
電 話:010-59706310
傳 真:010-59706315
值班電話:010-53354778
郵 箱:amc@amcorg.org.c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文章、數據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若有疑義,請與睿信方略辦公室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