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亚洲电影天堂_jjzz网站_欧美特黄片,_啪啪国产视频_搞黄网站

值班電話:010—5335 4778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專家觀點首頁 > 專家團隊 > 專家觀點

唐雙寧:加強頂層設計 防范金融風險

作者:唐雙寧

唐雙寧,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經濟學碩士,高級經濟師。曾任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金融是高風險行業,防范風險,是金融業永恒的主題。今年全國兩會,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強金融風險防范的建議》。當前,中國金融風險防范面臨新的挑戰,誘發金融風險因素復雜化、多元化;部分金融領域風險持續聚集、隱患突出;金融風險之間相互交匯、相互疊加,大大增加了風險的復雜程度和處置難度。因此,我們必須清醒認識中國金融風險的新特征、緊迫性與復雜程度,從構建國家金融安全頂層設計、健全和完善金融體制、深化國有金融企業改革、做好金融心理疏導等方面多管齊下,綜合施策。

具體建議是,首先,要加強國家金融安全的頂層設計。建議成立由黨中央、國務院直接領導的“金融安全委員會”,從國家戰略安全層面把握大局,相機決斷。同時,有關部委辦局在金融風險預測、分析、評估和防范方面,形成常態化的信息溝通和工作協作機制,制定金融風險應急響應機制,發揮綜合防范金融風險的“拉網式”安全平臺作用。其次,理順影響金融安全運行的監管體制,下決心改革當前各控一域的金融監管體制,盡早解決信息分割、功能分離、決策各異的局面,提升監管效能,防止單體風險演化為系統性風險,防止單一領域風險演化成全局性風險。再次,建議加快國有金融企業深化改革步伐,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在執行黨和國家大政方針上發揮金融主力軍作用。同時,要加強社會心理疏導,防范“對恐慌的恐慌”,多管齊下,構筑健康的金融心態,保持定力,增強處置金融風險的“藝術”性,防止由于心理恐慌誘發本可避免的金融危機。

金融文化薄弱是金融風險的根本原因。近年來,我國金融創新明顯加快,金融產品和融資工具更加復雜多元,但金融業賴以生存的基礎---誠信缺失,金融文化薄弱,金融價值觀扭曲,威脅中國金融安全。

基于此,今年兩會,我提交了《關于建立金融文化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議》,我認為,解決金融業的問題有三個基本要素:“體、境、魂”。“體”指金融自身物質層面,包括深化改革,加強監管,完善體制機制等等;“境”指社會環境,包括經濟的穩健發展,法制的健全,社會信用狀況的改善等等;這個“魂”就是金融文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業在規模、效益、技術、監管等硬實力上實現長足發展,但尚未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金融文化。因此,我建議構造金融文化指標體系,通過建立金融文化評價指標體系,將抽象的價值觀轉換為可觀測、可評價的行動指南。指標體系的建立可將“形而下”與“形而上”有機結合,反映黨和國家經濟金融政策導向,適應經濟社會和金融業改革發展的新趨勢,引導金融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建議由“一行三會”牽頭,政府、監管部門、行業協會、高校、企業共同參與,組織成立“中國金融文化研究中心”,組織研究力量編制微觀“金融機構文化評價指標體系”。聯合金融機構設立“中國金融文化發展研究基金會”,作為非營利公益組織,支持金融文化的研究、學術交流以及公益教育活動,促進強化中國金融文化建設。微觀層面金融機構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可包含金融文化建設的理念體系、制度體系、效率及質量體系、責任文化體系4個一級指標以及更細的二、三級指標。根據指標體系,編制形成相應的“中國金融文化指數”和《中國金融文化年度報告》,按年度向社會公布。微觀金融文化評價指標體系運行完善后,再推廣和擴大到宏觀金融文化環境領域,編制相應的指標體系,并納入指數計量。

來源:金融時報



睿信方略堅持“注重實效 實現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定制化課程、政策解讀、課題調研、干部培訓、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等專業化服務。

睿信方略的核心優勢:通過定制化課程專注于為客戶提供系統培訓與咨詢業務解決方案。

我們和客戶一起,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幫助客戶實現既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能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D座27層

電 話:010-59706310

傳 真:010-59706315

值班電話:010-53354778

郵 箱:amc@amcorg.org.c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文章、數據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若有疑義,請與睿信方略辦公室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