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亚洲电影天堂_jjzz网站_欧美特黄片,_啪啪国产视频_搞黄网站

值班電話:010—5335 4778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專家觀點首頁 > 專家團隊 > 專家觀點

趙智奎:“友善”是社會“正能量”的彰顯

作者:趙智奎

趙智奎,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部主任(副局級)、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一般說來,“友善”應屬道德、倫理學的范疇。

從漢字字面上看,“友善”由兩個字“友”和“善”組成。

“友”字的本義就是“朋友”、“友好”,如《荀子?性惡》:“擇良友而友之。”這句話有兩個“友”字,詞性不同,前者是名詞,指“朋友”;后者為動詞,指“友好”。我國古人的“朋”和“友”也有區別:“同門曰朋”,“同志曰友”。“友”字從“友好”之義又可以引申為“相親近”。《論語》:“與朋友交”;《司馬光?潛虛》:“君子相友,道德以成”。

“善”字會意從言從羊,本義“吉祥”,詞意非常豐富。例如“美好、善良、慈善”(形容詞);“擅長、修治”(動詞);“好人”(名詞);“好好地(副詞)等等。古人云:知善致善,是為上善。《國語?晉語》:善,德之建也。《論語?述而》: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左傳》: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

把“友善”作為核心價值觀,我認為可從五個方面來解讀:

首先是作為人的“心理”和“意志”。這是最核心的方面,需要長時間的打磨、修練和積淀,才能成為固定在心中的“常態”。從主觀上出發,即發自內心,總是“與人為善”,總是懷有一顆善良的心。在長期的實踐中,“友善”已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心理積淀下來,變成“意志”乃至成為“自由意志”,成為最優秀的品質之一。在這里,“友善”雖然不屬于世界觀的范疇,但是作為“心理”和“意志”,卻又最接近世界觀,最終形成價值觀和世界觀的統一。

第二是作為人的“狀態”和“境界”。這個方面來源于“心理”和“意志”。當人們在評論某個人“很友善”時,是說這個人的“狀態”,屬于客觀的評價。使“友善”成為一種客觀存在。然而,主觀上的自我評價是否“友善”,也很重要。當夜深人靜,捫心自問:我是一個“友善”的人嗎?能達到“友善”這種心靈的“境界”嗎?這種自省是人的自我認識和反思。應該說,能夠真正到達這種“境界”的人,堪稱完美。從哲學上說,“友善”作為人的“狀態”和“境界”,形成了主體和客體、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第三是作為行為和動作。“友善”是人的一種行為,是在動態中體現出來的。判斷其人是否“友善”,主要還是看實踐,聽其言觀其行。而作為個體的人,更主要是踐行“友善”。形成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特別是在社會生活中形成“友善”的氛圍和風氣,都直接與絕大多數人能否踐行“友善”密切相關。踐行“友善”,是在營造和諧的社會關系,能促進社會“和諧”。社會和諧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踐行“友善”,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四是作為目標和追求。“友善”可不可以作為一種目標和追求?我以為是可以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把“友善”作為核心價值觀,成為一種目標,去追求和塑造,看做是人的自我完善,是完全必要的。追求“友善”也是在追求幸福,因為“友善”的人,樂于助人,樂在其中,心中充滿了幸福和快樂。“友善”的氛圍、風氣乃至社會環境,是幸福指數的重要標志。幸福也是社會主義的屬性之一,“友善”則是社會主義幸福大家庭的“重要一員”。

第五是作為價值和意義。“友善”作為核心價值觀,其自身的價值和意義應當深入思考和認識。在踐行“友善”的過程中,人們將進一步思考和認識究竟什么是“友善”?怎樣評價“友善”?這也正是“友善”的價值和意義。如果人們在踐行“友善”時能夠善于深入思考和認識它的價值和意義,那么就會朝著更高的文明跨越一大步。

上述五個方面,實際上是關于“友善”作為核心價值觀的哲學思考,是在“真、善、美相統一”的哲學意義上去理解和把握“友善”。

那么,“友善”作為核心價值觀,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怎樣的基礎性作用?

我認為,“友善”在核心價值觀中,處于最基礎的地位,也發揮著最為基礎的作用。形象地說,“友善”真的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所不在;也像水一樣,透明、無味。人們在任何時候都離不開空氣和水。因而,人們的社會生活離不開“友善”。“友善”在社會生活中,是真實存在的。當“友善”成為社會的主旋律和最強音,當“友善”像春風一樣撲面而來,當“友善”充斥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和方方面面,那么,人們一定會看到社會生活充滿了歡樂與微笑、互助與關愛、和諧與幸福。整個社會也會呈現出盎然生機,蒸蒸日上。反之,如果“友善”與社會生活不沾邊甚至很遙遠,社會充滿了邪惡和偽善,那么,整個社會一定會呈現出日落西山、氣息奄奄、死氣沉沉的局面。

其實,在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中,“友善”戰勝“邪惡”是歷史發展的總趨勢。盡管在人類文明史上,“友善”與“邪惡”總是相伴相隨,時而“邪惡”也曾占居上風,但是,人類已經厭惡并唾棄“邪惡”,它被人類所拋棄是必然的。說到“友善”的最基礎作用,體現在人們最普通、最一般的社會生活之中。“友善”是一種健康向上的人際關系,街坊鄰里、同志同事、上下級之間、服務和被服務者之間,“友善”是最基本的“人之常情”,是“正能量”的彰顯。像“雷鋒”那樣的“友善”,在我們的社會中始終是楷模。“雷鋒”并沒有遠去,就在我們身邊。“當代雷鋒”郭明義的事跡感染著國人,據光明網披露,自郭明義2011年3月25日開通微博,僅僅一年多時間,他的粉絲已突破千萬大關,2012年6月11日上午8點達1003萬多。另據《光明日報》報道,通過網絡,有5000多人報名加入郭明義愛心團隊,1000多位遇到困難的人得到了網友的救助。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郭明義所做的種種“善舉”和“善事”,鼓舞著人們,帶動著人們,讓愛心在你我他之間傳遞,讓“友善”之花在人世間處處開放。

怎樣踐行“友善”呢?換言之,踐行“友善”的途徑有哪些?

我認為,當前首要的是在人民大眾中,真正樹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建立和鞏固共同的思想理論基礎。前面已經說到“友善”的“友”為同志、同事,大家都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而共同努力奮斗。我們“友善”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下,“友善”在一個美麗的中國,“友善”在同一片藍天之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富強中國”,應成為我們共同的堅定信念。在人民大眾中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這里需要指出,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更應該成為先行者。

其次,要注重對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和宣傳。要正確認識、理解和把握“友善”的內涵,要把“友善”作為一種目標和追求,深刻認識“友善”的價值和意義。在現實生活中,什么是“友善”,什么不是“友善”,要明辨是非。對那些“友善”的人和事,要贊揚和謳歌。反之,對“不友善”的行為要批評甚至鞭撻。在全社會中,鄙視不友善的行為,讓它沒有市場,甚至沒有藏身之地,形成一種“友善”的強大輿論力量。

第三,重在實踐。踐行“友善”的渠道很多,重要的是在實踐中不斷升華“友善”的理念,不斷深化對“友善”的把握和理解。特別是對“友善”作為動詞去理解和把握。我以為,改革開放以來在民眾中涌現出來的“志愿者”和“義工”,這種踐行方式值得提倡。他們堅持以人為本、利他主義和集體主義,把關心他人、關心集體放在第一位,助人為樂等,具有志愿性、無償性、公益性、組織性,值得在全社會發揚光大。

第四,用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友善”的踐行。要使“友善”成為彰顯“正能量”的社會風氣,光靠教育和宣傳是不夠的,特別是只靠人的覺悟和品行,也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用制度支持,用法律保障。我們一定能夠探索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踐行“友善”的途徑,防止出現讓“友善”者傷心和失望的現象,例如扶起倒在地上的老人,反而被認為是肇事者。擯棄和抵制“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從此“友善”不再“缺位”,真正形成全社會友善和諧的正氣。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睿信方略堅持“注重實效 實現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定制化課程、政策解讀、課題調研、干部培訓、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等專業化服務。

睿信方略的核心優勢:通過定制化課程專注于為客戶提供系統培訓與咨詢業務解決方案。

我們和客戶一起,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幫助客戶實現既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能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D座27層

電 話:010-59706310

傳 真:010-59706315

值班電話:010-53354778

郵 箱:amc@amcorg.org.c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文章、數據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若有疑義,請與睿信方略辦公室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