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亚洲电影天堂_jjzz网站_欧美特黄片,_啪啪国产视频_搞黄网站

值班電話:010—5335 4778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專家觀點首頁 > 專家團隊 > 專家觀點

潘悅:當前國際貿易發展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走勢

作者:潘悅

潘悅,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世界經濟、國際貿易與投資、中國開放型經濟與對外經濟政策。



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和地區結構等諸多方面正在發生著重要變化,各國競爭也日益激烈,國際貿易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發展態勢,它們對中國對外經貿未來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服務貿易的重要性持續增長

國際貿易按產品類型,分為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兩大類。長期以來,貨物貿易是全球貿易增長和發展的主體?,F在的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隨著全球服務業的迅猛發展和服務型經濟的到來,服務貿易開始加速增長,它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不斷上升。1980年至2012年,全球服務貿易出口從3650億美元上升至43450億美元,占全球出口的份額也從1980年的15.7%上升至2012年的19.2%。相對于貨物貿易而言,服務貿易成為全球貿易中增長更快、更富有擴展空間的部分,它是全球貿易的新增長點。一個國家要保持和增進它在國際貿易中的擴展空間,必然要高度重視和努力提升服務貿易的競爭力。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平衡發展,是貿易強國的重要標志。

改革開放之后,由于缺乏足夠的重視,中國服務業的改革與開放遠遠落后于制造業,導致服務貿易發展相對滯后。2013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5396.4億美元,僅為美國的一半左右;中國是貨物貿易順差大國,同時也是世界第一服務貿易逆差大國,1995年至今,中國的服務貿易不僅持續逆差,而且逆差不斷增長,2013年逆差額高達1184.6億美元。中國服務貿易的這種發展狀況與美國等發達經濟體服務貿易持續順差形成鮮明對比。中國服務出口結構也不夠優化,金融、保險等技術知識密集型的服務出口占比還比較低。因此,通過堅定而有序地推進服務業的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增進服務貿易競爭力,是當前我們建設貿易強國的重要內容。

能源貿易變局影響深遠

在全球貨物貿易中,能源貿易因對國際政治與經濟格局的重要影響而始終備受矚目。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前,石油價格最高曾經達到每桶147美元,雖然一度暴跌,但是大致維持在80—110美元區間波動。石油價格居高不下,推動著世界各國對新能源的研發和投資。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等,各種新型綠色可再生能源的產業化都被列入大國國家戰略,新能源的開發被看作引領世界經濟走出危機、走向復蘇與繁榮的重要引擎。恰逢此時,美國頁巖氣開采技術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國際能源署在2012年11月份發布的《國際能源展望》中預測:美國將在2015年取代俄羅斯成為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到2035年能源自給率將達到97%。

頁巖氣革命影響深遠。首先,美國的成功激發了全球對頁巖氣開采的熱情,包括中國、德國、波蘭等歐亞國家正在奮起直追,全球能源供應版圖將隨之發生深刻變化。第二,這種革命性的變化將對世界經濟與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美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家戰略都獲得了巨大利好,頁巖氣革命將降低美國再工業化成本,加速美國經濟復蘇進程,增進美國制造業競爭優勢,改善美國貿易環境,強化美元的全球主導貨幣地位,鞏固美國全球霸主地位,中東的戰略地位將有所下降,美國可能會騰出更多的力量致力于重返亞太。

亞洲經貿發展最具活力

從國際貿易的地區結構來看,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新興工業化國家地位的上升是國際貿易格局中的新特征。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實力和地位進一步凸顯。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新興經濟體前進道路中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它們對發達國家的市場和技術依然有很強的依賴性,粗放、高碳的經濟增長方式在未來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疾於鹨詠韲H貿易的格局變化,東亞的新興經濟體呈現出高速、持續的增長特點,它們群體性崛起正在改變世界的經濟版圖。

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先是日本、亞洲四小龍,然后是中國和東盟,亞洲經濟體上演了不同水平的國家和地區依次崛起的精彩劇目。從1948年至2012年,亞洲在全球貨物貿易中的比重,從14%一路上升至31%,而同期,北美地區從28%下降至12%,歐盟從35%上升至50%之后又回到35%,非洲、拉美和獨聯體國家都處于在波動中下降的狀態。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在日前發布的《2030年全球趨勢:可能的世界》報告中指出,如果目前的趨勢能夠保持下去,亞洲的實力很快就將超越北美和歐洲。所以,從全球經貿格局來看,亞洲是未來全球經貿發展最富有活力和最有增長前景的地區。亞洲經濟發展的這一態勢,給中國經濟發展創造了難得的地緣優勢和戰略機遇,但這一態勢也是今天美國、歐盟競相將戰略重心向亞洲轉移的最主要因素,大國博弈讓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貿易保護主義呈現新態勢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在全球市場疲弱的狀態下,貿易保護主義開始呈現出新態勢。第一個新態勢是以低碳名義實施新保護主義措施。碳標簽是其重要代表。所謂碳標簽,即把生產過程中的碳足跡(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量)在產品標簽上量化標示出來,以標簽的形式告知消費者產品的碳信息。使用碳標簽正在成為全球性潮流。國際標準組織正積極制定產品碳足跡標準ISO14067,目前已經完成草案的擬定。碳標簽的推行實施,將凸顯遠洋運輸導致的巨額碳排放,顯著削弱中國和東南亞等遠離歐美市場的國家和地區的低成本優勢,導致歐美投資轉向墨西哥、東歐等靠近歐美市場的地區,一些投資和加工制造甚至有可能重返歐美本土,全球貿易和投資布局將深受影響。

貿易保護主義的第二個新態勢是保護主義措施向邊境內延展。伴隨著貿易與投資的一體化、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發達國家開始通過區域貿易協定等平臺推動經貿規則從邊境規則向邊境內規則擴展,這些邊境內規則包括競爭政策、政府采購、技術創新、勞工標準和環境標準等,它們跨越國界,深入國家治理機制內部。這些從維護發達國家利益角度制定的全球經貿新規則,將從根本上打擊和束縛后起國家的產業競爭力。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意味著要對國內管理模式、制度和機制進行深遠而廣泛的改革。

貿易與投資日趨融合發展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投資的大規模增長推動了產業的全球價值鏈的形成和發展。不同國家的企業依據比較優勢居于產業鏈上不同的價值環節,擁有勞動力優勢的發展中國家企業通常居于低附加值的加工組裝環節,而擁有資本、技術、營銷和品牌優勢的發達國家企業居于高附加值的研發服務環節,它們之間的分工合作基本依靠國際貿易來實現,從而形成了當今世界經濟中國際貿易與投資一體化發展的嶄新局面。

貿易與投資的一體化對國際貿易產生了深遠影響。首先,它推動了國際貿易的大規模增長。大量中間產品在國與國之間的運輸推高了國際貿易總額;第二,它改變了貿易格局。當發達國家將大量低附加值的制造和服務環節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在發展中國家加工制造再運往全球市場,包括返銷發達國家市場,全球價值鏈上的國際貿易更多地表現為發達國家進口并產生逆差,發展中國家出口并獲取順差;第三,傳統的貿易統計方式面臨挑戰。按照傳統的貿易統計方式,全球產業鏈上的貿易發展表現為發展中國家出口和貿易順差的高速增長、發達國家進口和貿易逆差的不斷累積,但事實上,貿易發展帶來的利潤和相關產業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手中,進出口、貿易差額和國際收支狀況已經不能真實地反映貿易伙伴相關產業的競爭力狀況和各國在國際分工和貿易中的收益狀況。

中國的貿易增長就是這方面的典型。在中國的出口中,大約60%的機電產品、70%的高新技術產品是跨國公司或他們子公司的出口,它們并不反映中國真實的產業競爭力,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的增長也并不反映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真實收益。因此,中國需要清醒地認識和判斷自己在全球貿易中的實力與地位,努力向價值鏈的中高端發展。

區域自貿協定競爭日趨激烈

區域一體化浪潮迭起是二戰結束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據世貿組織統計,截至到2014年1月,全球共簽署區域貿易協定583個,其中,超過400個協定是1995年以來簽署的。今天的區域自貿協定的內容不僅包括貿易的自由化,也涵蓋投資的自由化,不僅地理相鄰國家之間,而且跨區域的國家之間也紛紛簽署。人們普遍認為,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在局部地區和領域大大深化和擴展了貿易和投資自由化。

面對后危機時代的全球格局動蕩與變幻,歐美發達國家加速了區域自貿區的商簽,建立區域自貿區網絡成為它們構建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爭奪全球經貿發展空間的國家戰略。2009年,美國高調加入并力推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2013年,美歐開始TTIP(跨大西洋貿易投資伙伴關系協定)談判。TPP和TTIP的共同特點就是廣覆蓋、高標準,其主要內容包括:消除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消除服務貿易和投資的限制性措施;在知識產權、競爭政策、勞工標準、環境標準、政府采購和技術創新等領域制定高于世貿組織現行標準的規則。通過TPP和TTIP的構建,歐美國家不僅能夠在未來全球貿易發展中有效地控制全球主要的經貿市場空間,而且能夠繼續牢牢地占據著國際經濟事務中的主導地位。高標準的全球經貿規則新體系將強化發達國家的競爭優勢,遏制新興國家的趕超態勢,并將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置于邊緣化狀態。

在這樣一場新的全球競爭中,如果中國被排斥在外,貿易轉移效應與新貿易壁壘將讓中國蒙受巨額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TPP和TTIP將可能阻滯中國的東亞區域合作步伐,壓制中國在東亞經濟合作中的影響力,并削弱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地位與作用。因而,我們需要以積極主動的姿態發展中國主導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并將推進與大國的自貿區建設作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和戰略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來源:《求是》



睿信方略堅持“注重實效 實現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定制化課程、政策解讀、課題調研、干部培訓、邀請國家各部委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等專業化服務。

睿信方略的核心優勢:通過定制化課程專注于為客戶提供系統培訓與咨詢業務解決方案。

我們和客戶一起,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幫助客戶實現既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能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D座27層

電 話:010-59706310

傳 真:010-59706315

值班電話:010-53354778

郵 箱:amc@amcorg.org.c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文章、數據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若有疑義,請與睿信方略辦公室聯系。